第44章 44.待命

44.待命

克虏伯山炮的炮弹始终就没有停止过,当日军龟缩在战壕内的时候。

李华夏一声命令。

所有士兵列队准备,解下腿绑搭上钢索,滑翔越过河面直抵河对岸。

当克虏伯炮弹打光打尽后,李华夏又让三门战防炮直接对着日军阵地轰炸。

一直到所有的炮弹打光,预第一团的士兵几乎全部到达对岸。

但李华夏没有命令立刻发动攻击,在没有重武器和炮火的支援下,他们的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趁着日军还在疑惑,李华夏带领部队转移至日军侧翼的亭子头。

所有行动都在日军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李华夏率一千多人进驻到亭子头的一个村庄内。

村庄外围是一片土地,如果不是日本帝国的侵略,那里应该生长着绿油油的麦子。

可现如今却成为一片荒野,同时也给李华夏的进攻伏击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如果悍然发动进攻,部队一定会暴露在日军的火力范围内,周围没有掩体和遮挡物的情况下,就会成为日军的活靶子。

鬼子的枪法准的出奇,基本上一枪毙命。

另一方面,日军将部队扩展成一个三角形,前沿一线阵地摆在沂河河岸,为了防止国军渡河。

后方则成两点一线的阵地,在其渡河作战之前就已经形成,其战壕以及固守之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突破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日军不仅有装甲坦克,天上还有空中支援。

第九旅团派至临沂前又从国内补充了兵员,两个联队的人数达到了近一万人。

再加上第五师团临时给他调派了一个预备役联队,随时能够指挥作战。

反观国军方面,虽然张自忠的第五十九军急速增援,可增援的却只有第一八零师下辖的538旅的两个团,大部队要么在紧张备战或者还在路途中。

外加上李华夏的预第一团,总共兵力不到八千人,实际上来说日军的人数还占了优势。

实力悬殊更不用说,第五十九军属于国民革命军调整师,也算是德械师改编后的编制,但由于前几次战役牺牲伤亡较大。

在此之后从各地抽调补充了兵员,可大部都是新兵,缺乏战场经验和军事素质较低。

简直和日军的甲种师团不是一个层次。

一个白刃战就能看得出来。

李华夏也只能从系统地图日军分布部署中寻找突破口。

从日军布防的阵地来看,如果从正面强行攻击伤亡肯定很大,还想要完成张将军的命令形成合围难度再加一层。

所以,正面进攻侧翼突袭合围的方法不太合适,李华夏不会拿着自己士兵的性命,强行去换取一个胜利。

他脑海中还是冒出一个念头来。

等天黑,带领一组突击队直捣日军旅团指挥部。

风险很大,一旦成功受益良多啊。

李华夏反复仔细研究了一下系统地图发现,日军虽然阵地成三角防御之态,后方又有一个联队作为后备力量。

有一个漏洞却明显摆在面前。

沂河蜿蜒曲折进入临沂城内,淮河流域的支流又错综复杂,而其中一条河流就穿插在日军的阵地中。

李华夏暂时不能得知日军如此做的目的是什么,但这一点确确实实成为李华夏的突破点。

他可以再次利用河流潜入,进行斩首行动。

但前提是必须知晓准确的日军指挥部所在地在哪里!

还有一点是,成功后如何全身而退!

“报告!鬼子的一支小部队正朝着我们驻地的村庄移动。”

李华夏腾地坐起来,这倒好,正合计着如何去打他,他倒先送上门来。

不过,李华夏又立马坐了下去。

上级还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他若提前暴露目标,主力部队正面进攻的计划就会被打乱。

即使李华夏分析敌我态势以及上级的计划有纰漏,但也只是他个人的分析不代表上级。

所以按照正常逻辑来说,一切都要以张将军的命令为准。

“鬼子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前沿哨兵说,大概有十几名鬼子,没有携带大型武器装备,目的暂时还不清楚。”

李华夏他们所驻扎的村庄距离日军阵地直线距离有三公里。

如果他们早被日军发现,来的就不止是一小队鬼子,所以来说这支小鬼子并不是冲着他们来的。

“通知各营进行隐蔽,不要暴露,任何人不允许主动射击。”

一千多人想要迅速隐蔽在一个小村庄,难度很大。

尤其是这个村庄曾在战斗前遭受过数次洗劫,村里早已空无一人。

当各营收缩士兵归拢寻找隐蔽的时候,日军这支小部队却改变了方向。

原本鬼子行进方向就是李华夏部驻扎地,可行至到村子前空地后突然调转方向朝着村子的侧翼去了。

奇怪了!

李华夏心里泛起了嘀咕。

“派两人盯着这支鬼子,我倒要看看他们准备干什么!”

之后,李华夏给张将军部发电,表示已经潜入日军侧翼随即可以发动攻击,并指出他的察觉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但很快他就得到一个回复。

“原地待命!”

李华夏顿时头大,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过想想也不全无道理。

毕竟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谁就是对的谁就是错的。

李华夏只能让各营依托村庄掩体进行工事,尽可能利用村庄的建筑来进行掩护。

在总攻没有发起之前,他们还不能让日军发现。

危险解除之后,时间差不多也到了晌午。

各个班都开始准备午饭,昨晚的战斗还历历在目,本该一起架锅造饭的战友一夜间就不在了。

不少士兵好像都没有过多的情绪,都十分低落的准备各自的食物。

李华夏巡视途中还发现很多士兵没有做饭,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上战场之前每个人分发的罐头和粮食,全部都被他们通过寄送的方式送给了远在家乡的父母亲人。

战争的残酷不仅仅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存亡,还关联着人民的未来。

抗日战争彻底爆发,全国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家中顶梁柱一般存在的男子们,一声令下扛起钢枪奔赴战场。

没有谁能预知明天会怎样!

生与死只在刹那之间。

也是在这个时刻,李华夏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在他能力范围内,他一定要让自己的部下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活着进入战场,活着回到自己家乡。

当天边淋淋漓漓开始飘起小雨,负责监视日军小股部队的士兵回来了。

“报告团座!我们一路跟随鬼子,他们这支小部队您猜他们去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