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蜀中及出蜀之什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题解]

蒋志引清同治《彰明县志》:“大匡山,治北三十里,宋杨天惠避讳作康山,其山巅名戴天山,李太白读书匡山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杜子美‘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俱指此。今入江油。”又曰:“实际情况是匡山是戴天山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从匡山到戴天山主峰约五十华里,戴天山与匡山都是岷山山脉中大小不同而又紧密联结的两座山。”(《李白在巴蜀的事迹、诗作及交游考》,载《李白与地域文化》)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句笺]

①“野竹”句,谓透过青青云气,看到一片野竹。分,显露,呈现(训见《诗词曲语词例释》)。

[义释]

此为宋本李白集所载唯一可断为诗人出蜀前作于故里的诗篇,显示了李白早年故里诗作的一般性特征。

此诗也是李白少年学道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