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金谷园九局图》
- 人在大宋:忽悠慕容复替我打工
- 文氓不穿长山
- 2140字
- 2025-06-29 10:28:59
……
就连挑起话头的那位陈姓士子,这会儿也不禁赞道:“这诗简单直白,却充满童趣与生活气息,尤其是一个‘呼’一个‘唤’字,简直是将雄鸡司晨的勤勉与昂然之气给点活了,意境豁然开朗!”
他这话很得其余士子的认同,且此诗兼有闻鸡起舞的勤勉之意,由一个孩童口中道出,显得格外清新自然,毫无造作之感。
范正民跟着评价道:“质朴天然,结句尤见精神,三更五鼓,呼月唤晨,此中意趣,非灵性不能得。”
他并未高声夸赞,但话语中的肯定分量十足。
此番赵令甫不仅回应了调侃,更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这群年长士子的尊重与接纳。
眼见效果达到预期,这些姑苏俊彦们仍你夸一句我夸一句没个停当,他便连忙惭笑道:“当不得诸位兄长如此夸赞,令甫不过是照猫画虎,拾人牙慧罢了!管见所及,岂敢班门弄斧?”
这话说出来其实他自己还有些心虚,毕竟是剽窃后世之作,哪有替别人谦虚的道理?
结果自然又换回几句客套与赞赏不提,一则小插曲并未影响宴会气氛,反而因“神童诗”之说,把宴会推向更高潮。
赵令甫露了回脸,却仍旧不多言不多语,安静坐在席间听众人谈笑。
年少有才而不张扬,谦逊守礼而知进退,这副做派是极易让人心生好感的。
他到底有着一个成熟的后世灵魂,更懂得“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团结得多多的”的道理。
生活不是烂俗小说,没有那么多装哔打脸的桥段,少结梁子多结善缘,如此方为长久之道!
雅集过半,酒兴正酣,原本存在感并不算高的苏家大郎,此时终于有了点主人家的样子,开始主持起“鉴赏”苏学士珍藏的环节。
只见几个苏家下人入内,手脚麻利地拾掇出两张几案,接着又有几人鱼贯而入,小心翼翼地手捧着几样宝贝进来,置于案上。
在场众人今日能来到这儿,基本都是心中有数的,所以一时间停了管弦丝竹,也停了吟诗唱和。
苏家大郎并未如赵令甫预想的一般上前对那些宝贝逐一介绍,而是任由一众士子近前观摩品鉴,互相探讨。
有人向他询问了,他才会帮着讲解一二。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合理,毕竟这是“鉴赏”而非“拍卖”,若苏家大郎真如商贾一般自卖自夸,反而落了下乘。
最先被问及的乃是一幅绢本设色山水小品,笔意萧疏,颇有南唐遗韵,据说是苏学士晚年偏爱之作。
又有人看中一件青铜兽面纹小鼎,上刻铭文,古意盎然。
欧阳公在世时,曾著《集古录》,收录周秦至五代的金石铭文四百余篇,考释文字、辨证史实,算是开创了以金石考据补正史籍之法。
眼下,金石学虽还算不上显学,但大族士子收藏金石之风,已渐渐盛行。
赵令甫没有刻意去当那特立独行之人,同样跟在龚况与范正民身边上前观摩。
视线逐次掠过那些书画鼎器,忽被旁边一本小册子吸引。
册子封面上并无题字,只以一枚墨玉压角,但纸页已脆黄如秋叶,边角微卷,显然是年代久远的古籍。
正想将这本册子翻开来看看,好知道它里面究竟是些什么内容。
却不料顾诚已先他一步,带着几分珍重之意将那本册子拿起,小心翻开一页。
“哦?竟是唐朝棋圣王积薪的《金谷园九局图》!果然还是顾二郎眼尖,竟一下子就挑中了这样的好宝贝!”
旁边有位士子眼力也很好,只凑上去跟着瞄了一眼,便惊呼出声。
苏家大郎见状笑道:“不错!此乃唐朝棋圣王积薪晚年亲录的孤本,收录了他与当时国手冯汪对弈的九局精妙残谱,更有其独到的批注心得,棋坛奉若圭臬,听说祖父当年也是费了好大功夫才求得。”
听了这话,立时又有几个偏好黑白之道的士子凑过来。
“这王、冯二位在金谷园的九局对弈,可是堪称‘唐代围棋巅峰对决’,还听说原谱早已失传,不想竟一直被苏公收在囊中!”
“不知大郎可否割爱!将此物转让与我!”
后面开口这人,便是那陈姓士子了,他最好此道,一时见猎心喜,不由脱口而出。
另有一人见顾诚看得专注,于是打趣道:“陈兄这也好开口?且不说苏兄舍不舍得割爱,便是真舍得,这《九局图》如今也还在顾二郎手中,你能抢得过他?”
此言一出,立时引得众人大笑。
陈姓士子听罢,又是惋惜又是遗憾,却是没有反驳。
赵令甫心下不解,可听得几人继续谈论,方才知道,原来这顾诚号称‘小棋痴’,而且棋力冠绝姑苏年轻一辈。
如此珍贵的棋谱到了他的手上,只要苏家大郎肯割爱,那他断然不会叫别人得了去。
虽然诧异于顾诚的性子竟擅围棋,但得知这个消息后,赵令甫还是欣喜不已。
他本来还打算,这两日便请舅父为自己寻一位棋道名师指点,可如今有了“姑苏年轻一辈的棋道第一人”顾诚在眼前,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再看顾诚,拿起那本棋谱仿佛已经看入了迷,好似根本听不见外界声音,与平日的跳脱性子反差极大,惊喜而又专注。
还是范正民上前捅咕了他两下,这才将后者拉回现实。
顾诚如获至宝:“果然是张棋圣的孤本手泽,堪称无价之宝!小弟厚颜,恳请苏兄将此物转让与我!”
苏家大郎今日展出的这几件宝贝,本就有意出手,换些黄白之物以纾家中窘困。
像这本《金谷园九局图》,其实一早便想好会吸引哪些人的注意,最终被顾诚得去也是意料之中。
所以自然笑道:“良弓赠善射,名琴遇知音!满姑苏谁人不知二郎善弈?我若不允,倒显小气了!既如此,今日便成人之美,将此谱送与二郎!”
说是送,可在座谁人又是傻子?
顾诚此刻兴致极高,也道:“多谢苏兄成全!不过此等宝贝,小弟也不能生受,回头定有重礼奉上,断不会叫苏兄吃亏!”
这便是雅集“赏鉴”与商贾“拍卖”的不同了,并不当面谈及那些银钱俗物,而是私下勾兑。
当中作保的,其实是个人与家族名声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