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再次测试,反复处刑易中海

易中海死死盯着测试间里的那台庞然大物,眼神里充满了近乎疯狂的祈求。

他甚至开始在心里默念各路神仙,从玉皇大帝到灶王爷,只要能让测试停下来,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可惜,现实往往是最无情的。工程部的设备显然保养得极好,而且经过了严格的校准。

钱组长再次坐到操作台前,流程和刚才一模一样。

嗡——

液压机再次启动,压头缓缓下降。

观察室里的气氛比刚才还要凝重。

如果说第一次测试失败是意外,那么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将直接决定这批“新工艺”轴承的命运,以及易中海的命运。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仪表盘上。

10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

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像重锤一样敲打在易中海和李副厂长的心上。

贾东旭扶着易中海,感觉自己胳膊都快被师父的体重压断了,易中海整个人几乎是挂在他身上的,冷汗浸湿了后背。

李副厂长频频擦汗,镜片后面那双原本精明的眼睛,此刻也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李晨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

他太清楚这批轴承的问题所在了,易中海为了制造那个所谓的“陷阱”,在热处理工艺上动了手脚,看似巧妙,实则犯了材料学上的大忌,导致轴承内部应力结构极其不稳定,韧性大幅度降低。

别说达到设计标准,能承受一半的压力都算烧高香了。

1500公斤……2000公斤……

指针艰难地爬升着,速度似乎比上一次还要慢一些,仿佛也在为这个即将破碎的工业品哀叹。

突然!

咔嚓!嘎吱——!

又是一声刺耳的金属断裂声,比第一次来得似乎更猛烈!

第二个轴承样品,几乎在和第一个样品相同的压力区间,应声而裂!这次裂纹扩展得更快,变形也更加剧烈,甚至有细小的金属碎屑飞溅出来!

“停!”

钱组长再次按下停止按钮,看了一眼记录数据,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他站起身,走到观察窗前,这次连客套话都省了,直接报告:

“第二个样品,在2085公斤压力下发生结构性破坏,判定为不合格。失效模式与第一个样品高度相似。”

高度相似!

这四个字像判决书一样,彻底宣判了易中海和他那所谓的“技术创新”的死刑。

易中海听到结果,眼前又是一黑,喉咙里发出一声绝望的嗬嗬声,脑袋一歪,这次是真的差点晕过去。贾东旭手忙脚乱地掐他人中,才让他勉强维持着一丝清醒。

“杨……杨厂长……”李副厂长声音干涩,试图做最后的挣扎,“可能……可能是这批材料……”

“还要试吗?”李晨适时地开口,目光转向杨厂长,带着询问的意味,“箱子里还有十八个。”

杨厂长此刻的脸色已经黑如锅底,他看了一眼面无人色的易中海,又看了一眼还在试图狡辩的李副厂长,心中的怒火已经快要压制不住了。他猛地一挥手:

“试!再拿一个出来!我倒要看看,这‘新工艺’到底有多‘新’!”

钱组长点了点头,示意助手取出第三个样品。

易中海已经彻底麻木了,像个提线木偶一样,任由贾东旭架着。他的大脑已经停止了思考,只剩下无尽的悔恨和恐惧。

第三次测试过程快得惊人。

嗡——

咔嚓!

几乎是在压力刚刚超过2000公斤的瞬间,第三个轴承也步了前两个的后尘,碎裂开来。

“第三个样品,2110公斤压力下破坏,不合格。”钱组长的声音如同冰冷的机器。

三个样品,三个几乎一致的、远低于标准的失效数据。

这下,再傻的人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不是偶然,不是运气不好,这是赤裸裸的技术失败,甚至是……技术造假!

钱组长放下记录本,走到观察窗前,脸色严肃地对杨厂长说:

“杨厂长,根据初步观察和三次重复测试的结果,这批轴承的失效模式非常一致,且失效压力值远低于设计标准。

这基本可以排除随机材料缺陷的可能性,问题极大概率出在生产工艺环节,特别是热处理或者结构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他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技术员补充道:

“从断口形态和失效压力来看,这更像是因为不当的热处理导致材料脆性增加,或者应力集中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这……恕我直言,这像是教科书上的反面案例,是基础工艺上不该犯的错误,尤其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来说……”

这位技术员的话虽然说得委婉,但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这不是什么“创新”,这根本就是瞎搞,而且是犯了低级错误!

杨厂长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死死地钉在易中海身上。

易中海接触到杨厂长的目光,浑身剧烈地一颤,低下头,不敢再看任何人。他知道,自己彻底完了。

李副厂长也是脸色煞白,额头冷汗涔涔。

他知道,杨厂长这次是真的动怒了,这把火,恐怕也要烧到自己身上了。

“好!好得很!”杨厂长怒极反笑,连说了两个“好”字,语气中的寒意让整个观察室的温度都仿佛下降了几度。

“易中海!这就是你加班加点搞出来的‘技术革新’?!

这就是你要给我看的‘成果’?!

差点!就差那么一点!

如果不是李晨同志坚持要测试,这批废品就要装到我们的机器上!到时候出了安全事故,谁来负责?!

你吗?!”

杨厂长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

易中海被吼得浑身一哆嗦,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走!回厂里去!”杨厂长气得胸膛剧烈起伏,狠狠地瞪了易中海和李副厂长一眼,转身就走。

一行人沉默地离开了工程部测试中心,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回到轧钢厂,杨厂长直接把相关人员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王师傅作为李晨的师父和技术权威,也被请来了。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杨厂长坐在办公桌后,脸色依旧铁青。他先是看向李晨,语气缓和了许多:

“李晨同志,这次多亏了你。你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避免了一次重大的生产隐患,甚至可能是安全事故。你的警惕性和专业素养,值得全厂的技术人员学习!我代表厂里,对你提出表扬!”

李晨不卑不亢地说道:

“杨厂长过奖了,这是我作为总工程师应尽的职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是我的本分。”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旁边的王师傅。

“而且,这次也要感谢王师傅,是他提醒我,对于新工艺要更加谨慎。”

王师傅连忙摆手:“厂长,我可不敢居功,主要还是李晨年轻有为,看得准!”

杨厂长点了点头,对李晨的谦虚和不忘本很满意。

随即,他的目光转向了易中海,语气瞬间变得严厉起来:

“易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