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陆瑁对徐晃(二)
- 回到三国之辅佐昭烈帝
- 作家uxHfwd
- 6470字
- 2025-04-10 14:59:46
徐晃的中军帐内,气氛比前几日更加凝重。
当那名侥幸逃回的百夫长浑身泥土地跪在帐下,语无伦次地报告了遭遇后,徐晃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背着手,看着地图,手指在刚刚斥候遇袭的地点重重一点。
“赵子龙……”徐晃缓缓吐出这三个字,声音里听不出喜怒,但帐内的副将们都感到一股寒意。
一名副将忍不住上前道:“将军,敌军如此狡猾,行踪不定,我军兵力虽众,但分散于山林,反倒处处被动。不如集中兵力,步步推进,虽慢,却可稳妥……”
徐晃打断他:“集中兵力?那他们便更可肆无忌惮地袭扰我军后方与两翼!这片山林太大了,他们熟悉地形,我们就像是闯进别人家院子的蛮牛,处处受制!”
他猛地一拳砸在地图上:“可恨!这些鼠辈,只敢行此偷鸡摸狗之事,有胆便出来与我堂堂正正一战!”
话虽如此,徐晃心里清楚,对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曹丞相的催促文书已经来了两封,言辞虽未严厉,但那字里行间催促进度的意思,他岂能不知?更重要的是,那批等着运往前线的粮草,多耽搁一天,前线的压力就大一分。
“传令下去!”徐晃沉声道,“各部收缩搜索范围,加强营地防御,斥候队增加一倍,五人一组改为十人一组,遇敌不可纠缠,立刻发信号示警!另外,砍伐营地周围树木,清出百步空地!”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还有,放出风去,就说我军粮草不济,不日将有大批粮草从荆州运抵,命沿途加紧护卫!”
“将军,这是……”副将有些不解,这不是把目标暴露给敌人吗?
徐晃冷冷一笑:“诱饵。既然他们喜欢咬钩,我就给他们一个足够大的诱饵。我倒要看看,面对真正的粮草大队,他们还敢不敢像现在这般放肆!”
他心里清楚,这既是无奈之举,也是险中求胜。他赌的就是陆瑁和赵云贪功冒进,只要他们敢对那支“假想”的粮草队动手,他就有机会布下天罗地网,将这股心腹大患一举围歼。
色再次降临山林,徐晃的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
夜色再次降临山林,徐晃的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曹军营地周围灯火通明,伐木声此起彼伏,紧张的防御态势取代了之前略显松散的搜索。
而林中的另一边,陆瑁和赵云也很快收到了曹军动向变化以及那个“大批粮草即将运抵”的消息。
一处隐蔽的山洞内,篝火跳跃,映照着两人凝重的脸庞。
“粮草不济?大批粮草运抵?”赵云摸着下巴,重复着斥候带来的消息,脸上带着一丝玩味,“徐晃这是唱的哪一出?前脚刚被我们烧了两批粮,后脚就嚷嚷着粮草不济,还要大张旗鼓地再运一批?他当咱们是三岁孩童吗?”
陆瑁没有立刻接话,他盯着火苗,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半晌,他才缓缓开口:“事出反常必有妖。徐晃用兵稳健,不是会轻易暴露自己弱点的人。这消息,多半有诈。”
赵云点头:“我也觉得像个圈套。他这是想引我们去劫那‘粮草’,好布下埋伏,一网打尽。”
一名亲兵在旁忍不住插嘴:“将军,那咱们就不理他!让他白费心机去!”
陆瑁看了那亲兵一眼,摇了摇头:“不理他,正中他下怀。他放出这消息,一来是诱敌,二来也是为了安抚他自己军心,同时给我们施加压力。如果我们毫无反应,岂不显得我们怕了他?”
赵云眉头一挑:“子璋的意思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陆瑁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虎山肯定是要行的,但不能傻乎乎地闯进去。徐晃想钓鱼,我们也可以假装咬钩,看看他到底准备了什么大餐。”
他转向赵云:“子龙此事还需你亲自出马。”
赵云精神一振:“如何行事?”
陆瑁道:“徐晃放出风声,必会做足样子。我们需派最精锐的斥候,潜近官道,查明是否真有运粮迹象,规模如何,护送兵力部署怎样。尤其要注意沿途是否有异常埋伏。此事凶险,非子龙将军的亲信不可。”
赵云颔首:“这个自然。我亲自去挑选人手,务必将徐晃的底细摸个清楚。”
陆瑁继续道:“同时,我们也不能闲着。徐晃既然把注意力放在了‘粮道’上,他本部的防御必然会更加严密。但他的搜索部队,经过连日袭扰,已是疲惫之师。我们可以趁机加大对这些搜索小队的打击力度,让他们不得安宁,进一步动摇其军心,也给徐晃制造些‘惊喜’,让他摸不清我们的真实意图。”
赵云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好!就这么办!他想用假粮草吊我们,我们就一边查他的虚实,一边继续揍他的搜索队!让他首尾难顾,看他这戏还怎么唱下去!”
两人计议已定,立刻分头行动。赵云亲自挑选了十余名身手最敏捷、经验最丰富的斥候,仔细叮嘱一番后,让他们趁着夜色出发,潜往官道方向。
而陆瑁则整合了其余可战之兵,分成数股,如同鬼魅般再次活跃在山林各处。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那些已经疲惫不堪、神经高度紧张的曹军搜索小队。
接下来的两日,徐晃精心布置的“诱饵”似乎并未引来大鱼,官道方向风平浪静。然而,他派出去的搜索部队却倒了大霉。
伏击、冷箭、陷阱……各种小规模的袭击层出不穷,而且频率比之前更高,手段也更刁钻。有时一队士兵追击敌人进入一片密林,结果反被引入埋伏圈;有时夜晚宿营,刚点起篝火,就被四面八方射来的箭矢压得抬不起头。
曹军士兵的士气进一步下滑,怨声载道。连一些低级军官也开始抱怨,觉得这样在大山里没头没脑地搜索,简直是拿人命去填无底洞。
徐晃听着接连不断的损失报告,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精心设计的圈套,对方似乎根本不屑一顾,反而变本加厉地袭扰他的外围部队。这种感觉,就像是他卯足了劲打出一拳,结果却打在了空处,还被对方趁机在背后踹了好几脚。
“将军,南边山谷发现我军一队斥候尸体,皆是被利刃封喉,手法干净利落!”
“将军,西侧巡逻队遭遇伏击,损失过半,敌人放火烧了他们携带的数日口粮后遁走!”
徐晃紧握着拳头,指节发白。他开始怀疑,对方是不是已经看穿了他的计策?还是说,对方根本不在乎那批“粮草”,只想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消耗他的兵力,拖垮他的意志?
“陆瑁……赵云……”徐晃咬着牙,这两个名字仿佛带着魔力,让他感到一阵阵的头痛和无力。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两个极其难缠且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这场在山林中的较量,远比他最初预想的要复杂和艰难得多。
时间流逝,夜幕再次笼罩山林。
在徐晃焦躁不安地等待“大鱼”上钩之时,赵云派出的斥候小队也悄然返回,带回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山洞内,篝火依旧,气氛却比之前更加紧张。赵云和陆瑁围坐在火堆旁,仔细听取斥候队长的汇报。
“将军,我们已按您的吩咐,潜伏至官道附近,仔细查探了曹军动静。”斥候队长声音低沉,神情严肃,“情况有些复杂……”
赵云眉头微挑:“细细说来。”
斥候队长咽了口唾沫,继续道:“正如将军所料,官道上确实有运粮迹象。但……并非丞相府直发的粮队,而是从荆州城内调出的粮草。数量不少,目测至少有五百辆粮车,绵延数里。”
陆瑁和赵云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疑惑。五百辆粮车,规模不算小,但要说是“大批粮草”,似乎又有些名不副实。而且,从荆州城内调粮,而不是直接从中军大营或者后方粮仓调拨,这本身就有些蹊跷。
“护送兵力如何?”陆瑁追问道。
“护送兵力……的确不少。”斥候队长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凝重,“我们粗略估算,护粮的曹兵至少有八千人,甚至可能更多。他们行军极为谨慎,斥候散布范围极广,队伍行进速度缓慢,但阵型严整,几乎没有破绽。”
八千护粮军!这个数字让赵云和陆瑁都感到有些意外。如果真是诱饵,这个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如果不是诱饵……曹操真的如此大手笔,宁愿耗费如此多的兵力,也要确保这条粮道的畅通?
“可有发现异常埋伏?”陆瑁继续问道,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斥候队长摇了摇头:“我们尽力仔细查探了官道两侧的山林,尤其是险要地段,但并未发现大规模埋伏的迹象。不过……”他迟疑了一下,“护粮军行军途中,多次在一些看似寻常的地方停留,似乎在进行某种布置,但具体是什么,我们距离太远,无法看清。”
“停留布置?”陆瑁沉吟道,“详细说说。”
斥候队长努力回忆着:“有几处地方,曹军会在一些开阔地短暂驻扎,然后分散出一部分士兵进入周围的林地,时间不长,很快又会返回。还有一些时候,他们会在一些岔路口或小山坡上,临时搭建一些简易的哨塔,但很快又会拆除。”
赵云皱眉道:“这倒像是……反伏击的手段。他们是在清理周围的潜在伏击点,或者设置一些临时的警戒措施?”
陆瑁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看来徐晃并非完全指望用埋伏来对付我们,他更倾向于……堂堂正正地用重兵压制,逼迫我们不敢轻举妄动。”
他站起身,在山洞内来回踱步,手指轻轻敲击着下巴,陷入沉思。
赵云看着陆瑁,知道他正在快速分析着局势。他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片刻后,陆瑁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我明白了。徐晃这招,并非单纯的诱饵,而是……阳谋!”
“阳谋?”赵云疑惑地看向陆瑁。
“不错。”陆瑁解释道,“他放出消息,说是粮草不济,要大批运粮,看似是诱敌深入,实则是虚实结合。五百辆粮车是真的,八千护粮军也是真的。他就是要用这支庞大的、看似毫无破绽的粮队,逼迫我们做出选择。”
“选择?”赵云更加不解,“选择什么?”
陆瑁目光灼灼地看着赵云:“选择……是否敢于啃下这块硬骨头!如果我们就此退缩,避而不战,那正中徐晃下怀,他可以顺利将粮草运抵乌林,解除燃眉之急,同时向曹操证明,他已经有效遏制了我们的袭扰。”
“但如果我们选择冒险一搏……”赵云接口道,语气也变得凝重起来,“面对八千精兵护送的粮队,正面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就算我们能出奇制胜,侥幸得手,也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陆瑁点头:“正是如此。徐晃正是吃准了这一点,他要用这支‘真假参半’的粮队,逼迫我们做出最不利的选择。这就是阳谋的厉害之处,摆明了告诉你,前面是陷阱,但你却不得不跳。”
赵云沉默了,他明白陆瑁的意思。徐晃这一招,看似简单粗暴,实则蕴含着极深的战略考量。他就是要用强大的实力,压迫对手,让对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山洞内陷入一片寂静,只有篝火噼啪作响。赵云和陆瑁都在思考着,面对徐晃的阳谋,他们该如何应对?是选择避其锋芒,继续袭扰?还是……铤而走险,硬碰硬地去劫这支看似无法撼动的粮队?
山洞内的沉默被柴火爆裂的噼啪声打破。
赵云看向陆瑁,沉声道:“子璋,你说怎么办?打,还是不打?”他的眼神锐利,虽然明白其中的凶险,但骨子里的战意并未熄灭。
陆瑁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打!为何不打?”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化为理解:“哦?子璋已有计较?”
陆瑁走到简陋的地图前,手指点向官道前方的一处标记:“徐晃的阳谋,看似无懈可击,但他忽略了一点——再严密的防御,也有其极限。八千人护送五百辆粮车,队伍必然绵延数里。首尾之间,调度传递需要时间,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他看向赵云:“子龙硬碰硬,我们拼不过。但若是……只打一点呢?”
“打一点?”赵云凑近地图。
陆瑁手指划过地图上官道旁的一段险峻地势:“此处名为‘断魂坡’,官道依山而建,一侧是陡峭山壁,另一侧是深谷密林。道路狭窄,仅容两车并行。大队人马行至此处,必然会被拉长,前后难以呼应。”
他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我的想法是,我们不必奢求全歼或焚毁所有粮草。我们的目标,是制造一场足够大的混乱,毁掉其中一部分粮草,并最大限度地打击曹军的士气,让他们知道,这条路,并不安全!”
赵云明白了:“声东击西,集中力量,攻其一点?”
陆瑁点头:“正是!但这次,‘西’不是佯攻,而是主攻!我们需要一支精锐中的精锐,由子龙将军你亲自率领,如同一把烧红的尖刀,在曹军行至断魂坡,队形被拉扯到最长、防御最薄弱的时刻,从侧翼山壁或密林中,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插队伍中段!”
“目标不是粮车,而是护卫的曹兵!”陆瑁加重了语气,“用最快的速度,打穿他们的防御,制造恐慌,将他们的阵型彻底搅乱!”
赵云眼中战意升腾:“然后呢?”
“然后,”陆瑁嘴角勾起,“你只需在那里支撑片刻,吸引住曹军主力的注意力。我会亲率另一队人马,趁着混乱,从另一个方向,或者干脆混在溃兵之中,直扑那些失去保护或保护减弱的粮车!能烧多少烧多少,能毁多少毁多少!一旦得手,立刻发出信号,两翼同时撤退,绝不恋战!”
这个计划,比之前的伏击更加凶险,对时机、配合以及执行者的勇氣和决断力要求都极高。尤其是赵云率领的突击队,将直接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吸引火力的同时还要凿穿对方阵型,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重围。
赵云听完,非但没有畏惧,反而朗声大笑:“哈哈哈!好!好一个‘攻其一点,乱其全局’!徐晃以为重兵便可高枕无忧,我们就偏要在他最得意的地方,给他狠狠一击!子璋,此事就这么定了!这把尖刀,我赵子龙来当!”
陆瑁看着赵云豪气干云的样子,也深受感染,郑重道:“子龙将军,此战凶险异常,万望小心!你的任务是撕开缺口,制造混乱,切记不可陷入缠斗。一旦我这边得手信号发出,立刻撤离!”
赵云拍着胸脯:“子璋放心!我省得!定叫那徐晃知道,常山赵子龙,不是好惹的!”
计议已定,整个营地立刻紧张而有序地行动起来。赵云亲自挑选了五百名最精锐、最悍勇的士兵,皆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装备最好的兵刃铠甲。陆瑁也挑选了三百名机灵、行动快捷的士兵,准备了火油、引火之物。
其余兵力则被安排在外围,负责接应和阻断可能出现的追兵。
斥候被再次派出,紧密监视曹军粮队的动向,随时回报其位置和速度,确保攻击能在最精准的时机、最有利的地点发动。
山林间,一股肃杀之气开始弥漫。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的一战,将是他们进入这片区域以来,最为关键,也最为凶险的一战。成功,则曹军粮道再受重创,徐晃锐气大挫;失败,则他们这支奇兵,很可能就此折戟沉沙。
夜色渐深,断魂坡附近的山林中,赵云和陆瑁的部队已经悄然潜伏到位。士兵们伏在草丛和树后,屏住呼吸,只等猎物进入预定的陷阱。远处的官道上,隐约传来了车轮滚动的吱呀声和人马行进的嘈杂声,那条巨大的“长蛇”,正缓缓地向着断魂坡爬来。
断魂坡的夜风,带着刺鼻的焦糊味和浓重的血腥气,卷过狼藉的战场。
残存的曹军士兵们惊魂未定,许多人脸上还带着难以置信的恐惧。火把的光芒下,他们有的在徒劳地扑打着仍在燃烧的粮车余烬,有的在搬运伤员,更多的人则茫然地看着满地的尸体和被毁的物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那位护粮都尉面如死灰,站在坡道中央,身体微微颤抖。他看着眼前惨烈的景象:至少一百多辆粮车被焚毁,焦黑的木头和散落的粮食混杂在一起,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地上躺着数百具曹兵的尸体,还有更多的伤员在痛苦呻吟;更让他心寒的是,敌军来去如风,己方八千精兵,竟被打得如此狼狈,连对方的影子都没能留下多少。
“将军……将军……”一名副将小心翼翼地靠近,“清点……清点出来了,我军阵亡……阵亡超过六百人,伤者近千……粮草……粮草被毁近三成……”
都尉猛地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中充满了血丝和绝望。六百亡,千人伤,三成粮草!这不仅仅是一场伏击,这简直是一场屠杀和羞辱!徐晃将军的“阳谋”,非但没能诱敌深入,反而成了对方痛下杀手的绝佳机会!
“传……传令……”他的声音嘶哑干涩,“收拢部队,救治伤员,扑灭余火……派……派最快的马,立刻回报徐晃将军!将此地战况,一字不漏地报上去!”
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徐晃将军的雷霆之怒,甚至可能是来自丞相的严厉责罚。但此刻,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残存的部队需要重整,这条该死的粮道,他不知道还能不能走下去。恐惧像毒蛇一样缠绕着每一个幸存的曹兵,这片山林,在他们眼中已经变成了择人而噬的魔窟。
与此同时,在远离断魂坡数十里外的一处隐秘山谷中,陆瑁和赵云的部队成功会合。
士兵们虽然经过一场激战,但精神却异常亢奋。断魂坡的火光,即使隔着这么远,仿佛还能映红夜空。他们以少胜多,再次重创了不可一世的曹军,这种胜利的喜悦冲淡了疲惫。
“子龙此役当记首功!”陆瑁看着赵云,脸上带着由衷的钦佩。赵云以五百人硬撼数倍于己的曹军精锐,并且成功撕开缺口,为他的烧粮行动创造了完美的时机和掩护,这份勇武和胆魄,令人叹服。
赵云抹了一把脸上的烟尘,哈哈一笑:“子璋过奖了!若非你妙计安排,时机拿捏精准,我那点冲杀,也未必能奏效!烧得好!烧得痛快!我看那徐晃老儿还敢不敢小觑我们!”
一名负责统计的校尉上前报告:“启禀二位将军,我军伤亡甚微,阵亡不过十余人,轻伤三十余人,皆已妥善安置。”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更是欢欣鼓舞。以如此微小的代价,换来断魂坡的大捷,堪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