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雪同学的专著《清代盛京五部研究》即将付梓,嘱我为序,忝为导师,我慨然应允。顾炎武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序”之语,对后人影响较大,许多学者不愿为人作序。业师王锺翰先生颇赞同章学诚“书之有序,所以明作书之旨也”之说,认为为人书序,并非仅为提携学人,以观其美,而是辨章学术,推广新作之一端,故锺翰师未暇顾及序之不文,为人作序颇多。锺翰师之序,咸亲笔书写,字斟句酌,评介著作旨趣,不作浮泛溢美之辞。2000年拙著《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付梓前,锺翰师恰患眼疾,视力模糊,但仍用一周时间,写出简短之《序》。见到字体大小不一,行距上歪下斜的《序》稿,可窥知先生在几乎看不见字的情况下,写此序之艰难,感动之余,我便有将来要为自己的学生书序之想法。于今鉴之,为学生作序,并非仅为责任和义务,将指导学生选题和研究过程、成果特点等录诸于序,或更可“明作书之旨也”。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是其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之上修改完成的,论文所涉内容是其硕士学位论文有关清入关前政治史的延伸。清初,清廷仿效明代两京制将盛京设为陪都,并参考明代陪都体制,在入关前盛京原有六部遗留人员的基础上,设立盛京户、礼、兵、刑、工五个部,统称为“盛京五部”。本书便以盛京五部作为研究对象,分四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对盛京五部的沿革及机构人员的论述。包括五部建立的原因、建立的过程、管辖范围、五部机构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及五部侍郎与五部部员的选任情况。第二、第三部分是对盛京五部各部职能的论述。盛京户部的职能涉及对官庄、旗地、钱粮、词讼、户籍、杂项支给等事务的处理,盛京刑部的职能涉及对旗民案件、蒙古案件、私刨私贩人参案件、逃人、造买赌具及私入围场等案件的处理,盛京礼部的职能涉及对祭祀、礼仪、官学、宗教及贡使等事务的处理,盛京工部的职能涉及对营造、收支等事务的处理,盛京兵部的职能涉及对点验军器、监射、驿站、东六边门及武职官员选任等事务的处理。第四部分对盛京五部与清帝及各衙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包括五部与清帝、盛京内务府、北京六部及盛京将军衙门、奉天府等的关系。由此展现出盛京五部在有清一代变化发展的状况,概括出盛京五部在盛京地区二重管理体制形成过程中所发挥之重要作用,进而对清代东北地区政治管理制度及多民族社会治理进行深入思考。

本书的创新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具有一定创新性。现今学界对清代东北地方政治史,特别是盛京地区政治史的研究,多倾向于关注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府尹之间的博弈,对盛京五部缺乏关注,从盛京五部的角度去研究清代东北地方史更是鲜少。因而,本书选择盛京五部作为研究对象便为清代东北政治制度史相关研究增添一个全新研究课题。第二,在资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具有一定创新性。本书在写作之初对有关清代盛京史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搜集与梳理,最大限度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挖掘与爬梳,通过内容丰富且整理详细的参考文献得以窥见,参考文献书写内容甚至可看作清代盛京史的文献学研究。与此同时,书中又利用大量深藏于档案馆内未出版之档案资料,特别是一些满文档案资料,而且所收档案注重将中央与地方资料相结合。辽宁省档案馆最近出版的《黑图档》是盛京内务府存留的档案,其内容涉及广泛,又因为盛京内务府部门的特殊性,该档既反映了包括盛京五部在内的盛京地区上层管理机构的情况,也展现了清代东北地方旗民生活的状况,本书重点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运用。同时,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研究,还不可忽视同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往来,所以,对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中有关盛京五部内容的搜集和运用也是本书研究利用的重点。

本书的出版不但为作者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也将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有清一代,盛京五部在东北地区多民族社会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是在其协调统一下促使东北地区旗民二重管理体制得以形成。因而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将为现今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及促进我国多民族和谐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指明方向并提供学理支持。

小雪本硕就读于辽宁大学历史学院,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典型,故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随我读博后,更是孜孜以求,废寝忘食,不但在研究视野和方法方面领悟颇多,而且在满文档案整理翻译上投入精力较大。大量利用满、汉文档案资料,成为其研究特色。所发表的多篇学术质量较高的论文,深得学界好评。希望小雪以此书出版为契机,持之以恒,追求学术,勤奋耕耘,再接再厉,取得更多学术成果。

是为序。

赵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