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学思潮通常是指在世界文学进程或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进程中,由一群诗人、作家有意识地提倡独特的审美格调、艺术构形、写作手法,在一系列作品中呈现出与传统相异的突出的文学意识,倡导一种超越个体的时代、民族、地域的共同文化精神,成为社会历史转折和文化心理变化、文学观念变更的标志,并且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特定文学圈(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文化群体)里产生较大美学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文学现象。

文学思潮的风格、流派、运动都在具体的文学作品文本、文学批评著述、文学理论著作等文学活动产品中呈现出来。文学思潮是文学的一种宏观整体现象,关涉的是文学的整体问题,涉及文学观念、文学存在、文学发展、文学形态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文学思潮是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与一个国家、民族、地域特定的时代社会思潮连接的重要社会现象。文学思潮是文学与社会关系最突出、集中的表现,这不是文学与社会的静态关系,而是在动态中标示文学自身发展变迁与超越任何个人的社会时代趋势演变的深层次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性是文学思潮兴起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文学思潮在形态上是志同道合的诗人、作家、批评家集群构成推崇某一文学观念、时代潮流的文学倾向。引领潮流的诗人、作家,充分体现文学思潮内在历史文化精神的作品,对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学思潮研究注重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研究。

特定的文学思潮总是有其文学的特异性、创新性探索。如果没有这种具有特异性的探索,就不足以形成影响文学圈的文学思潮。这种特异性往往以独特的美学观念、文学理念、艺术形式、创作技巧标志着在文学圈中与其他文学类型相区别甚至相对立。特定的文学思潮的这种特异性探索,归根结底还是时代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变化在文学理念、艺术形式、创作技巧上的体现。

时代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特别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时常会引发诗人、作家重新理解和把握社会人生的美学冲动,这种审美心理如果发生在一个特定时空环境的一群诗人、作家身上,就极易形成有异于传统文学模式的新的文学思潮。

在我们看来,苏联解体以降这二十年来(1992—2012)在当代俄罗斯文坛上产生较大美学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文学现象,进而可以被称为文学思潮或趋势的至少有以下三种。

以戏拟、解构、虚无为旨趣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以写生、体认、超越为旨趣的后现实主义文学。

以魔幻、反讽、预警为旨趣的反乌托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