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考验

“就是那薛贼害死焕儿的!”田贵妃脸色变得很是怨恨,道:“还请陛下替焕儿报仇!”

激动之余,她的声音有点大。

崇祯皇帝见了,转头看看外面,然后转回头,用食指放唇边,示意不说话,然后才低声又道:“低声说话,朕发现,是有人要阻止朕募捐,为此假托九莲菩萨之名,害死了焕儿。”

田贵妃闻声,脸上露出震惊之色,大大的眼睛看着崇祯皇帝的脸,一时之间,竟然忘记了回话。

“朕想过了,宫里所有人都有嫌疑,但是,唯独爱妃不可能。因此,朕只对爱妃一个人说此事,需要爱妃配合朕,查出幕后凶手,为焕儿报仇!”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看到田贵妃想说话,便连忙又伸手到唇边示意了下。

田贵妃本是聪明伶俐之人,见此便有点疑惑地低声确认道:“不是九莲菩萨?”

九莲菩萨,便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生前非常信佛,京师佛门昌盛,大小寺庙不少,就和她有关。传说她升天之后,便是当了九莲菩萨,宫里都有供奉的。

崇祯皇帝听了,本来想说梦中的无神论,但是一想又不对,便改口回答道:“九莲菩萨就算真得有,要敢对龙子龙孙有坏心,就不怕太祖皇帝在天之灵么?”

说起来,就算是九莲菩萨又如何,不就是大明的太后之一而已,论身份地位,在大明朝的太后中也排不到最前面去。

但是,太祖皇帝,这可是开国皇帝,从无到有,自己打下的江山。

要说一个女人信佛能成菩萨,那太祖皇帝归天之后不是应该比菩萨更厉害?

太祖皇帝敢屠外戚,李太后敢害龙子龙孙?

到底是太祖皇帝的份量重,还是李太后的份量重,任何大明朝的人,都不用犹豫就能做出选择。

崇祯皇帝自己说出这番话之后,心中都有一个猜测:该不会自己会做那个奇怪的梦,就是太祖皇帝显灵,要挽救大明江山的意思吧?

田贵妃听了,立刻便信了他的话,连忙低声问道:“陛下要臣妾怎么做?”

说完之后,她又低声补充道:“要能抓出凶手,就是死,臣妾也心甘情愿!”

刚说完,田贵妃又想起自己儿子的音容笑貌,不由得眼泪又夺眶而出,泪流满面。

崇祯皇帝看得很是心疼,伸手过去。

这一次,田贵妃没有躲。

崇祯皇帝替她擦拭了眼泪,然后坐过去,把她抱在怀里安抚,同时也方便说话。

“宫里任何人都有嫌疑,或者有参与,或者知情,因此,朕要先甄别出可以信任的人,再来揪出凶手。”

“此事务必缜密行事,如若消息泄露,那凶手既能杀焕儿,说不定也能害你,害朕……”

听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田贵妃的身子一紧,连忙抬起头,看向崇祯皇帝的下巴,有些疑虑道:“陛下,会不会……”

崇祯皇帝明白她的意思,是觉得他有点危言耸听了。但是,他却一点都不觉得夸张。

杀皇子已经是灭九族的罪,他们既然都能做得出来,自然不会在意再杀其他了!

低声说了这个意思之后,他又继续说道:“门外的王承恩,基本上是可信之人,但是朕还有点不放心,需要你配合朕,试他一试……”

过了半个时辰之后,崇祯皇帝回去,继续处理国事。

但是,只是提笔处理了几个奏章之后,他就又把笔放下,揉了揉脑门之后,叹了口气说道:“要是曹大伴还在就好了。”

边上服侍的王承恩听了,一下便知道,皇帝指的是曹化淳。

“他休养一年了吧,朕很是想念,朕写一份诏书,传他进宫来说说话。”

王承恩听了,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替皇帝准备起诏书。

崇祯皇帝一直在观察他,对他的表现很是满意。

如果王承恩是王之心的人,那对他召回曹化淳,那怕只是说说话,都会替王之心紧张,万一皇帝还要曹化淳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岂不是要夺王之心的位置?

没有一点犹豫地回应这事,基本可以肯定,王承恩大概率不是王之心的人!

崇祯皇帝写了旨意,交给王承恩,让他明日一早,宫门开了之后就送往天津卫去。

随后,他又叹了口气说道:“朕实在无心处理国事,伴伴和朕说说话吧,其他人都退下!”

毕竟,他刚死了个儿子,这样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

在殿内只留下王承恩之后,崇祯皇帝便有点自责地问道:“伴伴,你说,焕儿是不是朕害死的?”

王承恩一听,连忙劝谏道:“皇爷不要这么想,这都是那薛大人不懂敬畏,害死了武清侯才会惹来九莲菩萨的震怒。”

他这个意思,是目前宫里最主流的观点了。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恨声说道:“都是那该死的薛国观,要不然,焕儿也不会死……”

刚说到这里,他忽然脸色一变说道:“不对,此事好像不对,似乎不是薛卿之因!”

“皇爷,哪里不对了?”王承恩一听,有点意外,下意识地问道。

崇祯皇帝并没有回答他,而是自顾自地在琢磨。

过了一会之后,他抬头对王承恩说道:“朕记得贵妃之前好像说过的,朕得去问问……”

说完之后,他立刻站起来,大步走向殿门口去。

王承恩一见,连忙跟上。

可谁知,刚走到殿门口,却见崇祯皇帝又站住了,喃喃自语道:“哎,此事也不好直接问。”

说到这里,他转身看向刚跟到身后的王承恩说道:“你且等着,朕用书信的方式问她更方便一些。”

然后,崇祯皇帝自己大步走了回去写书信了。

王承恩听话地站在原地等待,只是脸上有些不解。

过了一会之后,崇祯皇帝写完了书信,折叠了起来,走到王承恩身边,亲手交给他道:“你立刻去贵妃那边,把此信交给她,不管她如何发火,且都让她回信给朕,事关朝堂重臣,还是要慎重些。”

王承恩听了,连忙躬身接过,然后匆匆走了。

他不知道,崇祯皇帝一直看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