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六年三月初七,长安城飘着绵密的春雨。
沈知意站在朱雀门外的青石板上,雨水顺着油纸伞边缘滴落,在她脚边汇成一个小小的水洼。她抬头望着眼前巍峨的宫墙,朱红色的墙面被雨水浸透,显得愈发深沉。
“下一位!“宫门处的太监尖着嗓子喊道。
沈知意深吸一口气,向前迈步。她今日穿了一身藕荷色衣裙,是离家前母亲连夜改制的。衣料不算上乘,但胜在剪裁得体,衬得她身姿挺拔如三月新柳。
“姓名?“负责登记的太监头也不抬。
“民女沈知意,家父礼部司务沈砚。“
太监这才抬眼打量她,目光在她素净的装扮上转了一圈,嗤笑道:“从八品小官的女儿也敢来参选?“他翻开名册,“可有举荐信?“
沈知意从袖中取出一个绣着兰草的荷包,轻轻放在案上:“这是家父的一点心意,请公公笑纳。“
太监掂了掂荷包,脸色稍霁:“进去吧。记住,在储秀宫里少说话多做事,免得惹祸上身。“
“谢公公提点。“沈知意福了福身,迈过那道高高的门槛。
雨丝斜斜地打在她的裙摆上,留下深色的痕迹。她没回头,但知道身后那扇宫门已经缓缓关闭。从此刻起,她与过去的生活彻底隔绝了。
---
储秀宫的院落比沈知意想象中还要大。三进三出的院子,左右两侧是秀女们的住处,正中间是习礼学艺的大殿。院子里种着几株梨树,此时正值花期,雪白的花朵在雨中显得格外清丽。
“新来的?“一个穿着褐色比甲的嬷嬷拦住了她,“我是严嬷嬷,负责管教你们这些秀女。“
沈知意立刻行礼:“见过嬷嬷。“
严嬷嬷上下打量她,目光如刀子般锐利:“跟我来。“
穿过两道回廊,沈知意被带到一间偏室。屋里已有十几个秀女在等候,见她进来,有人好奇张望,也有人不屑地别过脸去。
“找个位置坐下。“严嬷嬷指了指角落,“等人都到齐了再说规矩。“
沈知意选了最靠窗的位置。从这里能看到院中的梨树,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宫墙。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石阶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你也是被家里逼着来的?“身旁一个圆脸秀女小声问道。
沈知意转头看她,这姑娘约莫十五六岁,眼睛又大又圆,像只受惊的小鹿。
“我叫林若儿,我爹是太仆寺主簿。“她自顾自地说着,“家里五个姐妹,我排行中间,爹说送我进宫是给家里争光。“她撇撇嘴,“可我觉得宫里好可怕。“
沈知意微微一笑:“我叫沈知意。既来之则安之,总会有办法的。“
“肃静!“严嬷嬷重重拍案,“现在开始点名。“
点名过后,严嬷嬷开始训话:“你们能来储秀宫,都是各府推荐的秀女。但别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在这里,你们要学规矩、练仪态、习女红。每日卯时起身,亥时就寝。三个月后,会有娘娘来挑选侍女,表现好的才有机会留在宫里。“
她顿了顿,戒尺在案上重重一拍:“谁要是偷懒耍滑,或者惹是生非,轻则罚跪,重则逐出宫门!“
前排一个穿着锦缎衣裙的秀女突然嗤笑一声:“我爹是兵部侍郎,这老虔婆还敢动我不成?“
严嬷嬷的戒尺瞬间指向她:“你!出列!“
那秀女不情不愿地站起来,还没站稳,戒尺就狠狠抽在她手心上:“在宫里,你爹是天王老子也没用!记住,在这里你们都是奴婢,没入选之前,连主子跟前的猫狗都不如!“
秀女捂着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沈知意垂下眼睛,这个教训来得正好。她默默记下:在宫里,身份未必是护身符,反而可能成为负担。
---
分配住处时,沈知意和林若儿被安排在同一间厢房。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两张木床,一张小桌,还有两个衣柜。
“总算能歇会儿了。“林若儿瘫坐在床上,“这一天可累死我了。“
沈知意打开自己的包袱,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物、一把木梳和一个小布包。她将布包藏进贴身的荷包里,这是离家前隔壁孙大夫给她的。
“知意,你那是什么?“林若儿好奇地问。
“一些常用药材。“沈知意轻声道,“我祖母懂些医术,教过我一些皮毛。“
林若儿眼睛一亮:“你会看病?那太好了!我常犯头痛,改日你帮我瞧瞧。“
沈知意笑着点头,心里却想:这医术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窗外雨声渐歇,暮色笼罩着宫墙。远处传来更鼓声,沈知意数了数,已是酉时了。
“快些睡吧,明日还要早起。“她吹灭了油灯,屋内陷入黑暗。
林若儿很快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沈知意却睁着眼睛,望着窗外那一方小小的夜空。她想起离家那日,母亲红肿的双眼和父亲欲言又止的神情。
“知意,宫里不比家中,万事小心。“父亲最后只说了这一句。
她知道父亲未尽之言是什么。一个八品小官的女儿,在这深宫里就如同一粒尘埃,随时可能被风吹散。但她不甘心就这样任人宰割——既然来了,总要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
转眼半月过去,沈知意渐渐适应了宫中的生活。每日天不亮就要起床,跟着严嬷嬷学习礼仪规矩。站姿、坐姿、行礼、奉茶,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直到严嬷嬷满意为止。
这日清晨,沈知意正在院中打扫落叶。自从那日兵部侍郎的女儿被罚后,秀女们都老实了许多,没人敢再挑衅严嬷嬷的权威。
“听说了吗?“林若儿神秘兮兮地凑过来,“淑妃娘娘今日要来挑选贴身侍女!“
沈知意手中扫帚一顿:“这么快?不是说三个月后才选吗?“
“听说是淑妃跟前的大宫女突然病死了,急着要人替补。“林若儿压低声音,“有人说那宫女是被人下毒......“
沈知意心头一跳。她想起孙大夫给她的药包里,有几味正是解毒的药材。
“别胡说。“她轻声制止林若儿,“这种事传出去要惹祸的。“
林若儿吐了吐舌头,正要说什么,突然听见严嬷嬷的呵斥声:“都愣着干什么?赶紧收拾干净,淑妃娘娘马上就到!“
秀女们立刻忙碌起来。沈知意注意到,不少人都悄悄回房换了更漂亮的衣裳,还有人取出了珍藏的首饰戴上。
“你不去打扮打扮?“林若儿问。
沈知意摇摇头:“枪打出头鸟。“
果然,那些盛装打扮的秀女们一个个被淑妃挑剔。有人因为裙子太艳被训斥轻浮,有人因为首饰太多被说俗气。轮到沈知意时,她规规矩矩地行礼,身上还是那件素净的藕荷色衣裙。
“你,“淑妃却突然指向她,“会梳头吗?“
沈知意心头一跳。她确实跟邻居的老嬷嬷学过梳头,但这本事她从未显露过。
“回娘娘,民女略懂一二。“
淑妃摘下一支金簪递给她:“给我梳个家常髻。“
沈知意接过金簪,手指稳得出奇。她记得曾在父亲的书房里看到过一本《长安贵女录》,上面记载淑妃未出阁时最爱简素的发式。
梳完头,淑妃对着铜镜左右端详,突然问:“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种发式?“
“娘娘气质如兰,繁复发饰反倒喧宾夺主。“沈知意轻声回答,“况且春日困乏,简素些更显精神。“
淑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转头对严嬷嬷说:“这丫头我要了。“
---
当夜,沈知意收拾简单的行装准备搬去淑妃的景仁宫。林若儿红着眼睛冲进来:“知意,你要小心!我听说淑妃前两个贴身侍女都莫名其妙病死了!“
沈知意正叠着衣物,闻言手指微微一顿:“你听谁说的?“
“厨房的李大娘。她说那两个宫女都是突然暴毙,御医查不出原因。“林若儿抓住她的手,“要不你想个法子推辞了吧?“
沈知意摇摇头:“这是机会,也是考验。“她从贴身的荷包里取出那个小布包,“我有这个,不怕。“
“这是什么?“
“解毒的药材。“沈知意低声道,“我祖母说过,宫里最怕的就是不明不白的吃食。这些药材虽不名贵,但能解常见的毒。“
林若儿瞪大眼睛:“你早就知道?“
“我不知道,但有备无患。“沈知意将布包重新藏好,“若儿,在宫里要想活下去,就得比别人多想一步。“
---
景仁宫比储秀宫奢华许多。沈知意被安排在偏殿的一间小屋里,这里离淑妃的寝殿只有一墙之隔。
“你以后负责娘娘的晨妆和茶点。“大宫女秋纹交代道,“记住,娘娘寅时起身,你要提前准备好热水和帕子。茶要七分烫,太凉太热都不行。“
沈知意一一记下。秋纹又带她熟悉了景仁宫的布局,最后警告道:“在娘娘跟前当差,最重要的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和耳朵。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要烂在肚子里。“
“谢姐姐提点。“沈知意福了福身。
秋纹似乎对她的态度很满意,临走前多说了一句:“前两个丫头就是太爱打听,才......“她突然住口,“总之你记住就是。“
沈知意心中一凛,更加确信林若儿的话不假。
---
第二天寅时,沈知意准时来到淑妃寝殿外。她特意让茶凉了些才送进去——太热的茶会加速毒性发作。
“娘娘请用茶。“她恭敬地递上茶盏,状似无意地说,“这茶里加了点茉莉,最能安神。“
淑妃接过茶盏的手突然顿住:“你怎么知道我最近睡不好?“
“娘娘眼下有青影。“沈知意低着头,“而且......“她欲言又止。
“而且什么?“
“而且奴婢斗胆猜测,娘娘用的安神香里怕是掺了东西。“沈知意声音更低了,“那香味闻着不对。“
淑妃猛地站起身,茶盏摔在地上。她死死盯着沈知意:“你懂香?“
“奴婢的祖母曾是调香师。“这倒是实话,“有些香味相克,反而让人难以安眠。“
淑妃的眼神变了。她挥手屏退左右,突然压低声音:“那你看看这个。“她从枕下取出一个小香囊。
沈知意接过香囊,轻轻一嗅就变了脸色。这香里确实掺了东西,而且是慢性的毒药。
“娘娘,“她跪了下来,“这香万万用不得。“
淑妃的脸色阴晴不定,突然冷笑:“果然是她......“她伸手扶起沈知意,“从今往后,你就在我身边伺候。记住,今日之事若传出去半句......“
“奴婢明白。“沈知意低头称是,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第一步,成了。
---
傍晚时分,沈知意独自站在回廊下。远处宫灯次第亮起,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她摸了摸藏在衣襟里的药包,心想:这深宫里的棋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