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的前半生(未完待续)

又是一个迷迷糊糊醒来的早上,很久之前就想写点东西记录一下自己这35载的人生,一直没有思绪。作为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去年辞职后,一直赋闲在家,周遭极差的经济环境、看不到希望的前方路,自己浑浑噩噩,再没有年轻时的文思泉涌,连这篇叙事长文的开头都不知道怎么去写。

1990年,刚过新年,我出生在山东滨州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小乡村,到我出生,一家四口定型,这也是我们以后的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当年是接了爷爷的班,在外地工作,家里其实只有我们娘仨,印象中爸爸要好久才回来一次。这个乡村你说穷吗,父母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可能是由于爸爸在外时工人,经济条件相对富足一点;你说落后吧,大抵是因为后来去了县城上高中,与县直同学之间某些认知上的差距,让我意识到这就是落后。

小学之前的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那时候村里没有幼儿园的,不过有个育红班,只在夏季才有,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这种称呼,是我姥姥村里有个亲戚办的,我和幼时的玩伴在那上学,说是上学,其实就是因为农忙,没人照看我们,我只依稀记得在那里不是看连环画就是做游戏,葫芦娃的故事就是在那里看到的。

1996年,我开始上小学了,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因为按当时的政策我年龄是不够的,但我从小一起玩的舅家的表哥到了入学年龄,该上学了,他上学之后,我哭着喊着让我妈把我也送进学校,而且要和表哥在一个班级,其实我们这个村的小学,每级也就只有两个班。这里大家不要误会,并不是我多爱学习,而是因为表哥上学后,没人和我玩了,自己很孤单,那时候居然有了孤单意识!

最终如愿以偿的上了学并和表哥分到了一个班里,暂时是开心的,因为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但这也为后来自己的一些痛苦埋下了伏笔,这个后面会详细说的。那时候上学需要我们自己带座椅的,座位是那种长条形的,再就是带靠背的大椅子,那时候村里就是这样的,课桌是有的,高年级学生用过的。刚入学的我们,懵懵懂懂,只是发现课桌中间会有一条线,几乎每个课桌上都有刻字。随着识字越来越多,才知道那是“早”字,再后来才知道为什么会刻这个字,因为我们也刻了一遍......

懵懵懂懂的一年级就这么开始了,学校就在村西侧,学校离得并不远,每天和伙伴们步行去上学,也从来没有父母接送,风雨无阻的就这么下来的。因为之前没有过学习经历,因此刚入学的我们并不是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学习写自己名字,那时候学校发的语文作业本,很是宝贵,练习本都是家里找的废旧纸张订起来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害怕自己在作业本上写的名字不好看,利用课间时间跑回家叫妈妈给我写上,然后板板正正的放进书包,其实就是一个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