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大学历史系的资料室里,李云帆正戴着白手套翻阅民国时期的地方志。作为全系最年轻的硕士研究生,他总爱研究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奇闻异事。书架间突然响起清脆的脚步声,身着考古队工装的王一琪抱着一摞文献出现,马尾辫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云帆,你上次说的海城孤山传说,我在旧报纸里找到线索了!“
这个意外的发现源于三天前的一次闲聊。当时王一琪刚结束洛阳古墓的发掘,在系里分享经验时,李云帆随口提到祖父生前常念叨的“狐仙墓“。作为从小在海城长大的本地人,他总觉得这个荒诞故事里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没想到王一琪对神秘传说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主动提出要帮忙查找资料。
此刻她摊开泛黄的报纸,1966年7月的《海城日报》边角处,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新闻写着:“孤山突发山体滑坡,疑似古墓结构显现“。更令人震惊的是,报纸边缘用红笔批注着一行小字:“李记盗墓世家参与,慎查“。李云帆的手指突然颤抖起来——李家正是他的姓氏。
“我还找到这个。“王一琪又掏出一张老照片,画面中六个身着粗布衣裳的男人站在山脚下,最左侧的青年腰间别着一把造型古朴的弯刀。“看背面!“照片背面用褪色的蓝墨水写着“李家兄弟孤山之行“,落款日期正是新闻报道的前三天。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震惊。李云帆想起祖父临终前的呓语,那些关于“神刀“、“千年狐妖“的胡话,此刻竟与眼前的线索一一对应。王一琪兴奋地说:“系里下周有个考古实践名额,我们申请去孤山实地考察吧!“
申请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带队教授是个痴迷民间传说的怪人,看到他们整理的资料后,立刻批准了行程。三天后,当考古队踏入孤山时,李云帆莫名感到一阵心悸。他总觉得某个山坳的形状异常熟悉,直到王一琪指着远处惊呼:“那座崖壁上的石刻!“
众人循声望去,陡峭的崖壁上凿刻着半人高的狐狸图腾,每只狐狸的眼睛都镶嵌着蓝色琉璃。更诡异的是,这些琉璃竟在阳光下折射出类似文字的光影。李云帆突然想起家中阁楼的旧木箱,里面那本布满暗纹的家谱——此刻那些暗纹正在他脑海中与琉璃光影重叠。
当晚露营时,李云帆借口整理资料回到帐篷,从背包夹层取出偷偷带来的家谱。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张残缺的符咒,与白天崖壁上的狐狸眼睛如出一辙。正当他凝神研究时,帐篷外传来王一琪的惊呼。
冲出去的瞬间,李云帆看到考古队的罗盘全部疯狂旋转,而王一琪正站在篝火旁,手中举着一块刚挖到的青铜牌。牌面上,九条狐狸尾巴缠绕着“幽冥“二字,边缘处赫然刻着“李老三印“——那是祖父的名字。
“云帆,你脸色好差。“王一琪关切地靠近,却不小心碰倒了篝火堆。火星溅落在青铜牌上的刹那,牌面突然浮现出血色符文,而远处的狐形石刻同时发出幽蓝光芒。整个山谷响起令人牙酸的石块挪动声,仿佛沉睡多年的巨兽正在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