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党支部书记是支部领导班子的“班长”

在一个党支部中,支部领导班子是这个支部的领导核心。而在一个党支部的领导班子中,党支部书记是领导班子里的主要领导人,是“班长”,对党支部工作负全面责任。高校党支部书记必须清楚地了解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基本标准,做站在高校党支部领导班子最前面的人,也就是“排头兵”。而只有履行好基本职责,才能当好“排头兵”。

高校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领导班子的“班长”,处于支部领导班子关系的主要方面,故高校党支部书记要当好“班长”,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正确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摆正自己在班子中的位置

高校党支部书记是支部班子中的“班长”,与其他委员的关系,既是“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同志关系。书记作为“主角”,是说要对本支部的工作负全面责任,对支部班子建设负全面责任,所以要比其他委员这些“配角”更富有超前思维和战略思维,更富有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书记作为与其他委员平等的同志关系,是说在支部委员会内讨论决定问题时,所有委员都平等地享有发言讨论的权利,都平等地只有一票的权利,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决不能因为是书记就可以个人决定重大事项。党支部书记应该时刻谨记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下。

(二)主动正确处理与其他委员的关系

在党支部书记与其他委员的关系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支部书记与副书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支部书记与一般委员的关系。

就党支部书记与副书记的关系而言,书记是支部的正职,是支部工作的全面和主要的负责人,处于“帅”的位置。副书记是党支部班子中的副手,是书记的配角,分管或主管支部某一方面的工作,处于“将”的位置。因此,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党内正、副职工作关系,既是一种协作关系,这是主流,是质的规定性;同时又是一个矛盾关系中的对子,这一层关系也不可缺少。高校党支部书记要努力提高素质,发扬民主作风,不能让职务上的正副之差演变成人格上的不平等。

就高校党支部书记与其他一般委员的关系而言,高校党支部书记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分工明确,既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帮助其他委员开展工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原则问题不让步、枝节问题不计较,明确每个人的事、责、权,通过用好人去管好事,充分发挥各个委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允许各委员在其职权范围内采取比较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工作,使整个班子的工作高效有序,切忌避开分管的同志去包揽具体事务,使其他委员无所适从乃至积极性受到挫伤。这里还应特别指出:高校党支部书记对其他委员严格要求不能借机蓄意整人,更不能“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当其他委员的工作出现瑕疵时,不应肆意渲染夸大,而要及时提醒,必要时批评教育。做到从工作出发,严格要求下属,可以经常批评别人,但这种批评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他人做好工作。高校党支部书记对其他委员也应尊重,不应当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的“猫鼠”关系,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高校党支部书记要严格按照干部提拔的条件和程序来提拔人才,出以公心。

(三)严于自律,勇于承担工作失误的责任

高校党支部书记的“班长”地位,决定了其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验自身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存在这类问题的领导班子,要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觉悟和能力,主要领导人即高校党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责任,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清除不团结的因素。高校党支部书记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塑造好的形象,通过非权力因素即自身的人格魅力树立威信。高校党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用权行为的独立性较大,如果自己不注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回避甚至压制批评意见,那这种独立性就很容易演变成家长制。

此外,要摒弃对下级一味地哄着、护着、当老好人的做法,对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批评,善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既指出缺点又讲清道理;努力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搞好班子建设。对班子在工作中的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为其他委员撑腰壮胆。即使是其他委员的错误,自己也要承担领导责任,并严肃指出其他委员的错误要害及其原因,帮助其他委员纠正错误,吸取教训。总之,高校党支部书记要关心人、了解人、团结人,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与各委员交换意见、沟通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非原则问题上互相谅解,工作上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

相关链接

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