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下月中秋,咱便立你为储君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一杯冰美式
- 2087字
- 2025-06-15 14:20:01
朱元璋白他一眼。
“说什么傻话!咱爷俩何须分彼此?你替咱查漏补缺,做得甚好,咱自愧不如。”
朱小宝忙道。
“皇爷爷切勿如此!您方才不是说,咱不分彼此么?”
朱元璋一愣,继而大笑。
“对!大孙说得对!”
回到皇宫已近正午,尚膳监早备好了午膳。
明朝之前,古人每日仅两餐,至朱元璋开国后,才正式确立三餐之制。
这看似寻常的改革,实则彰显着大明的经济底气。
“快入八月了。”
朱元璋边用餐边笑道。
“今年中秋,咱一家人总算能聚齐了。”
朱小宝附和。
“是啊,去年中秋我吵着要陪您过,您还不许。”
老爷子面露愧色。
“当时局势所迫,陈年旧事,不提也罢。”
他忽然正色看向朱小宝,轻声道。
“大孙,这两日你独自理政,可还吃得消?”
朱小宝放下筷子,叹息道。
“哎哟,累得我腰酸背痛!”
“现在才知道您每天批奏折、管事儿有多不容易!”
“太平年间尚有灾厄频发,开国之初该是何等艰辛啊?”
“孙儿实在难以想象!”
从前纸上谈兵,总觉治国轻松。
直至亲身体验朱元璋的日常,才知大明这“家”有多难当!
世人总幻想皇帝“三宫六院、醉卧美人膝”,却不知这些不过是文人空想。
若皇帝真沉溺于此,亡国之日不远矣。
这一刻,朱小宝终于理解为何李白、杜甫等大文豪在政坛屡屡受挫。
文人多耽于理想,而治国需务实。
国家层面的博弈,每一道政令皆藏深意,有些看似“害民”之策,或许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文人不懂,因他们无需考量上层的权衡。
朱元璋欣慰道。
“你能体谅创业维艰,咱心甚慰。”
“创业难是咱的事,你莫焦心,但守业更难,咱如今甚少顾念风月,此前放任你与徐家姑娘、赵家女往来,是念你正值青春。”
“但从今日起,你须摒弃儿女情长,全心扑在国事上,你要带着朱家人披荆斩棘,更要护佑百姓走向富强。”
“这担子极重,纵难,也得抗住。”
“乞丐只需操心温饱,而你的使命,是让天下少些乞丐。”
他目光深邃,透着英雄迟暮的苍凉。
“当皇帝,注定得孤孤单单的。”
“这位子坐上去,就没几个能说真话的人了。”
朱小宝急忙道。
“孙儿始终在您身边。”
朱元璋颔首。
“中秋节吧,下月中秋,咱便立你为储君。”
“咱考验你虽不过一年有余,却在你身上看到诸多连咱都自愧不如的品质,除了心肠稍软,咱对你甚是满意。”
“大明,唯有交到你手中,咱才放心。”
朱小宝屏气敛息,轻唤一声。
“皇爷爷。”
朱元璋眸光微沉,神情黯然开口道。
“其实,咱心里还有件事放不下,你的那些叔叔们……”
“现在咱还活着,他们不敢乱来,可等咱走了,保不准有人要闹事!”
朱小宝闻言,不由得一怔。
“你那些叔父,全都是咱的亲骨肉,我大明江山的基业,是这些儿郎们在刀光剑影中拼杀出来的。”
“他们都是从血与火的淬炼中走过来的,谁手里没沾染过蒙元贼子的鲜血?”
“唉,咱还在世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有什么异心,就怕咱百年之后,生出几个心怀不轨的逆贼来。”
“蓝玉等人,咱都给你留下了。”
“咱可以笃定地说,如今我大明的武将,论战略谋划,没人能超过蓝玉他们,他们都是我大明最顶尖的将领。”
朱元璋对蓝玉一众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话头却突然一转,眼中寒芒闪烁,道。
“但这未必不会成为你的隐患。”
他突然攥住朱小宝的手,语气狠厉的道。
“你记住!等以后天下安稳了,要么把蓝玉办了,要么关起来别让他乱晃!”
朱小宝听了,一时犹豫不决。
朱元璋长叹一声。
“你年纪轻,不懂这些弯弯绕……”
“你看那蓝小二,在咱面前多恭顺,如今他对你越是恭敬,以后就可能越怨恨你……”
“算了,先不说这个。”
朱元璋松开手,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也不想让朱小宝为难。
“大孙,等你以后亲掌朝政,自然就明白了。”
“咱曾说过,咱经历的一切,也会在你身上上演。”
朱小宝似懂非懂,但无论如何,他心里认定自己肯定不会对蓝玉动手。
爷孙俩在谨身殿内共进午餐。
殿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谷大用走到朱元璋身边,低声禀告道。
“皇爷,信国公病重了。”
朱元璋身形微震,端着海碗的手不由得轻轻颤抖。
朱小宝赶忙接过老爷子手中的碗,免得朱元璋露出失态的样子。
身为帝王,无论何时都得保持威严和镇定!
朱小宝挥手示意谷大用,道。
“你先下去吧,把蒋瓛喊过来,我有话要问他。”
谷大用领命退下。
朱元璋终究难以掩饰心中的波澜,苍老的双手微微发颤,低声呢喃道。
“怎的突然就不行了呢?”
“前几日明明还好好的,怎的说病就病得这么重?老天爷这是要干嘛啊!”
朱小宝深知汤和与朱元璋情谊深厚。
老爷子如此失态,便足以看出汤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之重。
老国公汤和,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引路人。
朱元璋从皇觉寺投身红巾军,全靠汤和的一封信。
少年时的朱元璋,仰望皇觉寺的星空,无时不在思索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四十年前,一群出身低微却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为了生存和理想,奋勇而起,历经千难万险,推翻暴元,建立了大明王朝。
他们曾经对未来满怀憧憬,也曾经相互许愿,以荣华相见。
二十年前,朱元璋亲手举起屠刀,把那些一路相伴、共经风雨的老友旧部杀得人心惶惶!
而如今,幸存者只剩下一个还在世的人和一个卧病在床的人。
几十年的腥风血雨、明争暗斗,当年的朋友,有的为他而死,有的则被他所杀。
想来所谓孤家寡人,就是这样的境地。
朱元璋曾希望汤和能好好活着,陪自己走完这一程。
可上天好像在惩罚他,竟要把他人生中最后一位至交好友也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