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抵达柏林,大受好评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主要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各地出品方为了卖片,自发的聚集到柏林;另一部分则是电影节自身的展映单元。

前者需要出品方自己租借电影院,安排电影的首映;后者则由组委会安排放映厅,由出品方邀请专业影评人、场刊、各地片商以及组委会成员观影。

《小偷家族》被安排在12号下午的三点半,地点就在Kino International & Cubix影院。

2月11号,许晓落地柏林。

夏明跟钟莉芳在机场外接到了许晓后,便直奔柏林君悦酒店。

这里是柏林著名的旅游观光区,风景好交通也便捷,距离举办电影节的波茨坦广场也很近。

许晓抵达当晚,便邀请《小偷家族》的主创李雪建、梅亭、吕钟跟范栤栤几人享用了一番当地特色。

要说柏林或者说德国什么美食最出名,那必须是“东北菜”,毕竟德国本身就有欧洲小东北的美称。

脆皮猪肘配酸菜,大香肠,各种各样大香肠。

不过比起东北还是差了些,这里的血肠太不纯粹了,除开肥肉丁、碎肉之外,还总是喜欢加一些燕麦或大麦来滥竽充数。

吃完饭,便是狠狠的睡上一觉倒时差.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便聚集到许晓的套间,将这里充当临时的妆造团队。

虽然只是展映环节,但到底是能在全球媒体记者面前露面的时刻。

李雪建跟吕钟年龄大了倒是无所谓,但范栤栤、梅亭等人还是十分在意的。

两人同为王静錵旗下的艺人,也是华宜的重点培养的新人,自然舍得为她们准备精致礼服——

这个精致也是针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的,在许晓看来属实称不上时尚。

不过再怎么样也影响不了《小偷家族》的展映,他也就懒得费心思还要去画什么礼服图样,还要找人重新设计的啦。

虽然画分镜头是导演的必修课,但——许晓真不保证自己的分镜头别人也能看的明白。

...

虽然不是主竞赛单元的电影,但是组委会依旧给了许晓这位最年轻的银狮导演极大的尊重。

Kino International & Cubix影院外,数十米长的红毯一路延伸到礼宾车停车处。

许晓带着一众主创一下车,便受到了海内外媒体记者的关注。

“许,《小偷家族》为何只报名展映单元而不是主竞赛单元呢,是您没有信心获奖吗?”

“许,《朱诺》全球票房超2亿美金,请问您是如何创作出如此美式幽默的剧本!”

“许导,许导,《小偷家族》能在内地上映吗?大概什么时候上映呀?”

记者们那叫一个激动呀,要知道想采访许晓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国内,《小偷家族》杀青后,许晓便闭关不出,没有参加任何首映礼、庆功会之类的活动;

国外的《朱诺》票房虽然惊人,但许晓同样不参加酒会、派对。

在好莱坞短暂现身之后,再出现就是在马萨诸塞州的剧组当中,同样不接受剧组的采访与探班。

现在终于有个公开活动能见到他了,必须好好问个尽兴!

许晓也理解记者们的任务与职责,便带着众人走到一旁,接受起了采访。

“之所以报名展映单元而不是主竞赛单元,是因为片子还有一些后期工作没有做完,但又迫不及待的想让它跟观众见面,便选择了在展映单元展映。”

——许晓自然不能说因为看上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而不来柏林电影节吧~

“至于《朱诺》,或许跟我在纽约的留学经历也有所关系吧,我的同学都是十分幽默的美国人~”

“我对《小偷家族》最认可的一点,其实还是一众演员们的演技,待会大家可以好好看看,相信一定会让你们眼前一亮的!”

主创们走完红毯过后,受邀而来的嘉宾专业影评人、场刊记者以及组委会成员等人也陆陆续续的到来。

钟莉芳事先没有邀请任何片商。

《小偷家族》并不指望着在柏林将版权卖出,最起码也要等到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之后。

到那时,入围也会考虑拿奖~

大概率《调音师》一样,等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之后,才会进行版权交易。

现在邀请片商,许晓还担心会有国际盗版片商会闹事呢——

不要以为只有国内有盗版,全球各国都差不多,无非是情况严重与否,以及出品方跟当地政府会不会严查而已。

许晓作为导演兼出品方,首先感谢了到场的嘉宾朋友。

没有多余废话,一切等看完电影再说。

镜头从破败的廉租房拉开,雨声淅沥中,梅亭饰演的母亲正用偷来的洗发水给小女孩洗头;

而最后一个镜头,也正是回到圣母身边的关小童,又来到了当初被捡到的那个阳台,唱起了在小偷家里学会的童谣。

这暖意与心酸的交融,成为了影片最后的一击。

前排不少柏林著名影评人,摘下了眼镜慢慢的擦拭着眼泪——这个细节被许晓余光捕捉,他微微松了口气。

放映结束后的QA环节,一位白发苍苍的意大利影评人举手:“许导演,您用家庭解构了东亚社会的道德困境,但结局的留白是否在暗示体制才是真正的‘小偷’?”

全场寂静。许晓沉吟片刻:“我更愿意说,是温柔偷走了他们的绝望。”

掌声骤然炸响,连场刊记者都停下笔抬头——这个回答明天一定会登上《银幕》杂志的标题。

“这部片子拍的真好!”

田壮壮毫不吝啬的称赞道:“许晓,你的目标是五月份的金棕榈吧?”

“嗯。”

许晓点了点头,笑眯眯的问道:“师叔觉得有没有机会呀?”

“有机会,我觉得金棕榈非你莫属,”田壮壮憨厚的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意:“就是不知道组委会会不会考虑我的意见~”

“嘿嘿,不管组委会信不信,我先借您老吉言了!”

...

翌日,柏林各大场刊上,便刊登了关于《小偷家族》展映的情况。

《银幕》便给出了展映单元3.7分(满分4分)的超高评价,称影片“将社会议题溶解在柴米油盐的褶皱里”;

并特别赞赏关小童的表演,认为她让“圣母像下的童谣成了年度最摧心的电影时刻”;

许晓的回答“温柔偷走了绝望”,也成了《银幕》此次报道的标题。

《每日银幕》则刊登了组委会主席迪特·科斯里克对《小偷家族》的评价:“以微小细节展现宏大的人性议题”。

总而言之,《小偷家族》在媒体场刊、专业影评人、电影人之间,算上彻底的火了。

而最令许晓激动的,还是来自戛纳国际电影节主席吉尔斯·雅各布的电话:

“许,我想邀请你与你的《小偷家族》前往戛纳,这里需要你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