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要让每时每刻,都富有意义

时间是什么?

人们普遍认为,时间就是墙上的时钟所显示的时刻,是手机上显示的自己该起床、该工作,还是该休息的数字。

物理学家则认为时间并不存在。时间只是运动,是物质自身及位置的运动带来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显现了时间,让我们误以为存在时间这个东西。

运动是绝对的,它改变了事物的状态。从微观角度来看,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并且这个运动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人同样也是事物的一部分,在不断地运动着。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都在朝着一个不可逆的方向运动。而这些都被称之为“时间”。

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时间的意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似乎可以用“如何使用时间”来界定。许多人都没有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原因在于他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了两件事上。

这两件事,被称之为“过去”和“未来”。

我知道,“要活在当下,这样才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喜悦”这种话,你一定听了很多次。我们来聊聊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你的过去和未来。

什么是“工作记忆”?

要讲清楚为什么“活在当下”如此重要,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储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常被比喻成“思维的黑板”。

从解剖位置来看,工作记忆集中在我们的大脑前额叶皮层,以及大脑头顶处的一部分顶叶区。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台电脑的话,长期记忆则是大脑的“硬盘”,里面存储着几乎无限的、海量的信息;而工作记忆则是大脑的“内存”,它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

和我们使用的电脑、手机一样,当我们越是专注地进行一项任务的时候,我们就越高效。而当我们同时开启大量的工作任务——如同电脑同时开启了视频剪辑、word文档、3D建模等软件,并且同时都在运作,那么每一个任务都将很容易变得卡顿。

工作记忆和短期记忆不同。短期记忆只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而工作记忆除了存储之外,还包括对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因而是学习与记忆、演算与推理、计划与决策、语言与理解等高级认知能力的基础。

人的工作记忆容量平均只有4个左右,这4个不是数字,而是“组块”。也就是说,人们会对信息进行分组,并储存在工作记忆中。最常见的就是身份证号码,人们在进行记忆的时候,往往是记忆前3个代表地区的数字,然后是紧跟着的3个数字,接着则是由自己的出生年月日组成的数字,以及最后4个数字。背诵的时候则往往也是重复记忆的过程。

笼统点讲,你的工作记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智商高低。

有的人工作记忆容量天生多一些,有的人则天生少一些。这都是正常的。多和少对生活或者工作,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影响。对工作记忆最有影响的,是一个人是否“分心”,即是否能专注于当下正在进行的任务中。每当我们任由自己的思绪,停留在过去或者未来时,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记忆容量。

有的时候,我们说别人“反应慢”,或者看上去“傻乎乎”的。其实,有不少并不是什么先天的缺陷,大概率是其内心停留在对过去的某种追忆,或者对未来的某种担忧之中。当然,更常见的情况则是两者兼而有之。他们的内心被各种各样的想法所占据,只有很少一点点被分配给了“当下”。

除了分心,工作记忆的容量还和长期记忆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最强大脑》节目里,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信息,他们似乎拥有过人的工作记忆容量。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经过长期训练,具备了将新信息与自己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相关联的能力,也就是间接给工作记忆扩了容。而这些长期记忆,既包括有意识的记忆,也包括无意识的记忆。但是否能够回忆起这些信息,则取决于我们的提取能力。

普通人如何给自己的工作记忆扩容?

答案是“分心”的反义词——专注。

当一个人能够专注在一项任务中的时候,工作记忆就能够不断地从长期记忆中调取大量的经验,继而为工作记忆扩容——也就是说,工作记忆的数量没有变,还是4个。可是这4个工作记忆却包含着与当前任务相关的、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这表现为写作的时候文思泉涌;抑或当我们滔滔不绝地进行演讲的时候,不经意间会说出连自己都难以想象的、充满智慧的句子;以及在处理其他复杂任务的时候,当我们专注地进入到心流状态,我们的灵感和解决方案似乎源源不断。

这背后都是工作记忆扩容之后,我们从长期记忆中提取了越来越多的宝贵信息,并让它们在工作记忆中结合的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专注才是真正的圣杯。一个人能够成为怎样的人,他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都不如他的注意力重要。

环境决定论、经历决定论,都不如“注意力决定论”更能触及问题的真正本质。环境和经历是不那么充分的条件,但“注意力”则是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没有对那些悲伤经历的关注,我们就不会有所谓的创伤;没有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关注,再好的学校也不会让我们汲取到养分。

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哪里,他的成就便在哪里。你可以让自己停留在对过去的悔恨、谴责里,也可以让自己无尽地畅想关于未来的美好蓝图。

但对于过去和未来还有着更好的使用方法。

我们可以为未来设定“目标”,即确定价值观中,哪些更为重要。

当你确定了目标,你才能对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有着清晰的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有效?什么无效?都因为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或者阻碍目标的达成,而变得清晰可辨。

过去的意义,是积累对于完成“目标”的经验。假如你的长期目标是身体健康,接下来,你将这一长期目标拆分成了“减肥”“早睡早起”和“戒糖”,那么过去的经验会帮助到你。无论是通过学习,还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你都知道吃太多炸薯条一定会变胖。白天睡了太多,又喝了很多咖啡,那么晚上必然难以入睡。而如果你把含糖饮料放在家里,那么你大概率会戒糖失败。

而“当下”则是“经验”与“目标”的结合。你通过自身积累的经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当下这个能够达成未来目标的活动中。如此一来,你就得到了宝贵的统一——过去、当下与未来的统一。

当下会变成过去,这能够帮助你积累经验。经验的增多,又能够帮助你设定更好的目标。当下的专注,更提高了这一切的效率。当你能够处于该循环中,你就能够不断地成长,从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该怎么做到专注?

人们直觉地认为,改变环境或者经历,可以让我们变得专注。但这不过是外部条件对于注意力起作用的方式。尤其是过去的经历,因为不可逆,所以无从改变。而在我们的内部世界,却可以通过练习,来强化我们的注意力。

其中最方便、简洁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冥想。你随时可以开始冥想,哪怕是此时此刻你正坐在椅子上,或者沙发上,只要能够保证挺直自己的脊柱即可。专注地呼吸、感受呼吸,当你发现自己开始从呼吸上分心时,那么就重新回到这个过程。这是可以让你掌握如何从分心到专注的技巧。接着,如同举哑铃一样,反复练习即可。

从每天5分钟开始,直到你能够完成30分钟。无论做任何事都可以这样循序渐进培养专注力。你不仅会变得更聪明,还能够变得更平静、更愉悦,更不容易被“过去”所纠缠,被那些想象的“未来”所吓跑。

因为你善用过去,妥立目标,专注当下。

要让你的每时每刻都变得富有意义,哪怕只是一呼一吸这样短暂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