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餐饮品牌塑造:方法、工具与案例解析
更新时间:2020-01-10 16:03:43 最新章节:从品牌升级角度了解杨国福麻辣烫5000家店背后的秘密
书籍简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餐饮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品牌塑造得成功与否,决定了餐饮企业能否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形象的建立能够帮助餐饮企业在竞争中有效地防御周边相同业态的冲击,但餐饮品牌塑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很多餐饮人不得其法。《餐饮品牌塑造》一书由具有多年品牌塑造咨询经历的白墨老师耗时两年完成,是餐饮品牌领域的开先河之作。本书从品牌定位、品类塑造、品牌文案、视觉设计、菜品塑造、品牌升级等角度系统地讲述了品牌塑造和升级的方法,并构建了餐饮品牌认知体系,帮助读者一步一步地塑造和升级自己的餐饮品牌。本书介绍和剖析了小肥羊火锅、很久以前烤串、杨国福麻辣烫等100余家餐饮企业的品牌塑造案例,是一部可以帮助读者少走弯路的品牌塑造宝典。《餐饮品牌塑造》适合初入餐饮行业的创业者、餐饮行业从业者与餐饮品牌咨询和培训机构及人员阅读和使用。
品牌:人邮图书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邮图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白墨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在经理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基础上,从“自我管理”和“组织管理”两个角度出发,分为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团队建设、团队激励、会议管理、培训管理、领导艺术、绩效管理八大模块,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汇集了经理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方法、制度、报表和游戏等,旨在帮助经理人提升管理效率和团队绩效。管理12.7万字
- 会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数字化工具也逐渐被应用于高校实验室管理。本书主要介绍数字化时代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影响和挑战、数字化时代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概述、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化时代下的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数字化时代下的实验室管理人才培养、数字化时代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数字化时代下的实验室管理创新与案例、结论。以期加强与教学、科研、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为我国的高校管理7.5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于设备运行管理思想与方法论,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建立新时代设备运行管理价值观,方法论是过程管理模型。用过程模型来编写的好处是能将过程的三要素(输入、活动、输出)进行充分的细节性的展开,将每一项活动的步骤与各项活动与步骤之间的关联说清楚、讲明白,方便使用。通过标准化模型与文件模板作为系统化的工具,试图帮助读者建立体系化的设备运行管理体系。本书的实践经验可让从事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受益匪浅,具有一定管理10.1万字
- 会员本书将帮助读者透彻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掌握提高利润和赢利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强化现金流意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学会使用财务管理工具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各个部门组织架构,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掌握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方式方法。书中精心设计了大量真实案例,为董事长、总经理、创业者、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企业经理人等搞通企业经营、创造高利润管理12万字
- 会员针对O2O回收模式下的现状问题,通过对回收再制造、在线回收与再售以及政府政策等相关文献的回顾,提出本研究的四个核心研究内容:首先,考察在线回收商的再售动力问题,解决在线回收商是否要进行再售的关键问题,具体研究内容为:1)在传统无再售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基础上考虑回收成本优势以及再售行为建立在线回收模型;2)考察政府回收处理基金对在线回收商回收再售策略的影响。其次,研究在线回收商的再售渠道选择问题,解决管理6.7万字
- 会员《数字员工:打造组织创新新引擎,释放数字化转型新动能》作者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揭开数字员工的神秘面纱,从数字员工的概念、发展趋势、主流技术、应用价值等角度展开详细的介绍,并针对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结合行业最新实践案例,介绍数字员工应如何规划、落地、运营,以及如何规避各阶段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同时,介绍了如何打造组织数字员工自主、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力。《数字员工:打造组织创新新引擎,释放数字管理18.1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多源数据,综合利用仿真模拟数据、政策文本数据、经济数据和网络信息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多主体仿真、文本挖掘及实证分析方法系统全面地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果。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果评价基础研究、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绩效的影响效果评价以及基于公众感知的产业政策效果评价。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影响产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产业政策特征对产业链不同主体绩效的影响,以及基于公众管理9.2万字
- 会员本书从理论逻辑和现实考量出发,提出“做强做优做大,还要做久”这样一个基本的研究命题。本书通过梳理中国企业500强20多年的成长实践,去观察中国500强常青树企业的赛道分布,退榜者的落伍原因,掌舵人的企业家特质,创新者的创新困境和经验等,从成长理论的底层逻辑和广泛的企业实践层面去探究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和方法。管理1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