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列国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
- 李永全主编
- 3050字
- 2020-08-29 08:16:28
俄罗斯(The Russian Federation)
一 国家基本信息
(一)地理概述
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占欧亚大陆面积的1/3。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领土,面积达到1709.8万平方公里。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乌拉尔山脉以西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占领土总面积的23%;以东是俄罗斯的亚洲部分,被称为西伯利亚和远东,占领土总面积的76%。俄罗斯拥有12个海,连接着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俄罗斯国土南北距离超过4000公里,东西距离接近10000公里,边界总长为60933公里,其中,38808公里为海上边界。北部和东部的边界主要是海上边界,南部和西部的边界主要是陆上边界。俄罗斯陆上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芬兰、挪威和朝鲜接壤。俄罗斯国土东西跨度很大,横跨10个时区。在海洋和人口稀少的地区按照子午线划分时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则按照联邦行政主体划分时区。俄罗斯国土面积大,气候差异也大。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最北部地区为1摄氏度上下,在里海沿岸的最南部为25摄氏度,在西伯利亚的西南部为40摄氏度;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在黑海沿岸为6摄氏度,在西伯利亚的东北部为零下50摄氏度。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俄罗斯地形以平原为主,湖泊、河流、森林密布其上。俄罗斯拥有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欧洲最高的山峰——厄尔布鲁士山,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欧洲最大的湖泊——拉多加湖以及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首都是莫斯科(Moscow)。
(二)人口和民族
俄罗斯人口数量世界排名第7,居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之后,2013年的总人口为1.437亿。其中,俄罗斯族人口1.11亿,占总人口的77.71%,鞑靼族约占3.8%,乌克兰族约占3%,楚瓦什族约占1.25%,白俄罗斯族约占0.8%,莫尔多瓦族约占0.7%,德意志族和车臣族各约占0.6%,阿尔瓦族、亚美尼亚族、以色列族各占0.4%。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有160多个民族,其中绝大多数为生活区域较为固定的少数民族,只有7个民族的人口超过100万。鞑靼人是俄罗斯人口数量第二多的民族,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鞑靼人和巴什基尔人组成了俄罗斯最大的穆斯林族群,其人口大多生活在俄罗斯中部;楚瓦什人属于突厥人,约有200万人;在西伯利亚生活着阿尔泰人、哈卡斯人、雅库特人;在高加索生活着阿布哈兹-阿第盖人族群——卡巴尔达人、阿第盖人、切尔斯克人,以及达吉斯坦族群——车臣人、印古什人、阿瓦尔人、列兹根人;奥塞梯人属于伊朗族群。在俄罗斯还居住着芬兰-乌戈尔语系族群,包括俄罗斯北欧部分的芬兰人、卡累利阿人、萨阿米人和科米人,以及在伏尔加河流域居住的马里人和莫尔多瓦人。在西西伯利亚居住的汉蒂人和曼西人,在东西伯利亚居住着埃文基人,在楚科奇半岛居住着以驯鹿和渔猎为生的楚科奇人,在西伯利亚生活的布里亚特人和在里海沿岸生活的卡尔梅克人属于蒙古族人。2013年统计资料显示,俄罗斯超过1/5的人口居住在1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里:莫斯科(1198万人)、圣彼得堡(502.8万人)、新西伯利亚(152.4万人)、叶卡捷琳堡(139.6万人)、下诺夫哥罗德(126万人)、喀山(117.6万人)、萨马拉(117.2万人)、鄂木斯克(116.1万人)、车里雅宾斯克(115.6万人)、顿河畔罗斯托夫(110.4万人)、乌法(107.8万人)、伏尔加格勒(101.9万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01.6万人)、彼尔姆(101.4万人)、沃罗涅日(100.4万人)。俄罗斯人整体文化素质较高,85%的城市居民和65%的农村居民具有中高等文化程度。大多数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部分俄罗斯人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俄罗斯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等。
(三)简史
公元862年,诺曼人留利克大公联合拉多加湖南岸和伏尔加河上游的东斯拉夫部落建立了罗斯王国,开始了留利克王朝的统治。此后,留利克的继承人奥列格统一了东斯拉夫部落的南部聚居区,公元882年,在东斯拉夫波利安人的重要城市——基辅建立了都城,基辅罗斯王国正式形成。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的公主,并带领全体国民皈依东正教,基辅罗斯王国的文化因大量吸收东罗马帝国和东正教的文化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后来的“全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将弗拉基米尔大公作为修史的起点。由于基辅罗斯的法律赋予所有王子继承权,国家逐渐走向四分五裂,出现了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等一批公国。基辅城于1169年被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占领,丧失了首都的地位。蒙古人于1223年入侵基辅罗斯,1240年攻占了基辅,灭亡了基辅罗斯。1243年,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公国归顺蒙古。1240~1480年,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统治了罗斯全境。14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并最终在1480年彻底摆脱蒙古人的统治。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了罗斯境内的所有大城市,将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民族置于统治之下,从而缔造出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国。伊凡四世大公(1547~1584年)用坚决而严酷的手段在国家管理、司法制度、军队和教会管理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奠定了俄罗斯专制政权的基础,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死后,王位的争夺引发了国家的混乱和瑞典的入侵,直到1612年瑞典人被赶走之后国家才恢复了秩序。
1613年,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被全俄缙绅会议推举为沙皇,从而开创了诺曼罗夫王朝的统治。彼得一世沙皇(1682~1725年)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他大规模引进欧洲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在从瑞典人手中夺取的涅瓦河河口建造了彼得堡,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此处,还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波罗的海沿岸部分地区、乌克兰东部、白俄罗斯、克里米亚半岛纳入领土版图。1812年,俄罗斯遭遇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大军的入侵并最终将其战胜,因此在欧洲声望大增,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成为欧洲王室的救世主。1848年欧洲大革命爆发后,俄罗斯出兵帮助欧洲王室扑灭革命火焰,获得了“欧洲宪兵”的称谓。
20世纪初,沙皇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严重消耗以及国内阶级矛盾的加剧导致了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于1922年在原沙俄帝国版图上建立了苏联。苏维埃政权虽然在成立初期遭遇到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疯狂进攻,但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迅速稳定了国内局势,使国民经济和国家实力得以迅速恢复和持续快速增长。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了德国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美苏爆发冷战。苏联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冷战期间,苏联的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走向僵化,经济发展放缓,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与西方的距离越拉越大。戈尔巴乔夫1985年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但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反而激化了内部矛盾,最终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俄联邦成为苏联的继承国。叶利钦当选俄联邦首任总统,在其执政期间,俄罗斯政局持续动荡,经济大幅度下滑和长期低迷,安全形势急剧恶化。2000年,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内大力巩固中央集权,整肃寡头,稳定国民经济,打击腐败和分裂势力,使俄罗斯经济和社会恢复了秩序,并重回发展轨道;对外努力维护俄罗斯领土和主权,积极改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使俄罗斯重获世界大国地位。2008~2012年,梅德韦杰夫担任俄联邦总统,普京担任俄联邦总理,俄罗斯基本上仍是沿着普京规划的道路前进。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联邦总统。2014年3月,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大力支持乌克兰东部亲俄分裂势力,引来西方的大规模经济制裁。普京总统虽然在国内获得空前高的支持率,但是如何在西方制裁环境下实现国家发展,成为其面临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