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中国发展 透视转型挑战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16)”发布会上的讲话

贺耀敏

很高兴今天能为中国发展指数(2016)的发布致辞。学校从2006年开始立项开展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并首次发布中国发展指数(2006);此次已经是第十一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发展指数了。自我校中国发展指数首次发布以来,发展指数的年度编制研究及由我校出版社出版的年度研究报告,得到了中央、地方政府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以及国际相关学术界的关注。

这十一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正经历着复杂的变化。进入2016年,与中国发展指数开始编制的十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又发生了巨变。在中国经济的转型阶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始终保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对中国的发展进行评价和剖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特色。经过十几年的数据沉淀和挖掘,中国发展指数已经成为“数说中国发展”的重要工具。

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发展巨变。在中国发展指数(2006)的首次发布会上,课题组的关注重点还在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及城乡的显著差别问题上。当时还以一位外国驻华大使对我国的评价“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来作为我国当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概括。但短短十年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世界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且不均衡,国际贸易和投资疲弱,增长动力不足。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欧元区政治经济困局等影响,全球生产率降低,创新受阻,世界经济仍处于“低增长陷阱”。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可谓“风景这边独好”。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国家的发展、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处在快速发展中,发展方式也在不断转型升级。我国从不欠缺发展速度与变化程度,但需要做的是提升发展质量,筑牢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让我国未来的发展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人民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稳定的幸福。

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测量和研究的动态跟踪,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学校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及课题组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经过十年发展成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搭建了各学科权威专家协同创新的平台,体现了“人大特色”;中国发展指数和中国发展信心调查用数据说话,是从学术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体现。今年的中国发展指数,在客观分析我国各区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社会民生、环境保护、农民生活等问题,广泛探讨了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社会变迁、就业形势、房价调控等问题;通过透视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诸多挑战,为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进步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一直关心我们的工作,对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多多提出批评建议,我们争取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并努力做好。最后感谢各位专家辛勤的工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