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论
- 邓海英
- 2字
- 2021-04-23 19:37:39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文化,既是人的生活世界,也是人的精神家园。人在文化中产生,在文化中生存,在文化中认识自我,在文化中寻求认同。认同,是对灵魂归属的形而上探索,是对自我身份和根源的追问。如果说早在2000多年前镌刻在阿波罗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是人类对自我身份的深深思索,那么探讨文化认同的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为个体寻找一个精神皈依之处。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文化认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深厚的影响力,融入文化共同体每一个成员的血脉之中。文化认同一旦形成,其力量可以穿越时空、跨越种族、超越民族国家,所以浪迹天涯的犹太人可以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却依然保留着文化的印记,所以遍布世界的华裔都对华夏土地保留着根的归属感和深深眷恋。中华几千年文明史,虽经治乱分合,战争硝烟不断,但国家的统一却始终是恒定的历史主题,正是对“中华民族”的深刻体认、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度认同,使得每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以生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
人类步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生动图景:“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1]。在这个流动不居、差异和不确定的时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何处去?”这些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哲学难题与“认识你自己”的神秘箴言一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许许多多人苦苦思索的主题。寻找认同成为人类的最深层的意识、情感和心理需要。个人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精神的家园,国家是为了强大的内聚力,民族则是为了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延续。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其崛起不但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而且对当今世界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然而,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但需要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支撑,而且需要政治、文化、思想等软力量作用的发挥。尤其是,面对21世纪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互联网革命”所带来的权力扩散、信息社会和文化多元,中国迫切需要在保持硬实力稳步增强的同时实现软力量的快速提升,从而一方面树立自身的外部形象,有效纾解中国崛起给外部世界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另一方面实现对内部力量的整合和对自身不断崛起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为实现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提供持续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此过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认同显然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内在构成?文化认同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000多年的文明积淀对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认同有着何种程度的影响?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塑造和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认同?对这些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科学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立足特定的现实基点,并由此出发,在阐释和继承过去的基础上,回应当下的种种关切,进而不断开拓对未来的想象空间。当代中国,全球化浪潮滚滚、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伴随着经济扩张、政治渗透和高科技媒介,西方文化强势袭来,冲击着人们的信仰追求和精神秩序,给人们原有的文化认同带来严峻挑战。正如萨义德所言:“文化成了一个舞台,各种意识形态的、政治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2]无论是“文明冲突论”,还是“历史终结论”,出发点和根本诉求都是在西方文化日益成为“普世”文化前提下的“西方中心主义”。而今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要认同什么,如何才能达到认同?对于正奋进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大道上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问题关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价值选择和追求,更是政权的稳定、人心的向背和民族国家的信念。
本书之所以将文化认同作为研究的核心,首先,因为自近代以来直到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始终处于急剧变化和动荡的过程中,传统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经历了“去主流化”的痛苦历程。而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儒家文化重新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焕发光彩,大有重新占据文化主流地位的趋势。其次,新时期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复兴伴随着中国对现代性持续不懈的追求,其不但无法回避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的红色文化的印记,而且始终与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价值理念相互缠绕、纠结不清。再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固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一方面引发了对西方现代性模式的文化反思,另一方面也让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缺失及其认同危机得到了具体呈现。最后,中国硬实力的快速增长引发了外部世界的种种猜疑、提防甚至是遏制等反制性反应。作为一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终极目标的国家,如何向外部世界阐释自己,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进而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迫切任务。
因此,要实现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部整合与自信、自觉。简言之,历时性维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与共时性维度的文化反思和建设构成本书的研究基点。也正是从这一研究基点出发,本书试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构成及其基本理念进行分析和阐释,对认同这一关涉主流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与剖析,从而为作为大国崛起之根本的中国文化的崛起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