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厚颜无耻李三郎
- 视频剧透历史,从盘点帝王榜开始
- 无事不生绯
- 2212字
- 2024-08-28 20:00:16
李治:我们家李三郎如果天宝初年驾崩,那绝对是历史前五的贤君。
朱棣:那样肃宗就会变成历史第一的背锅侠。
杨广:朕突然觉得,李三郎就是唐朝版的梁武帝,萧衍的复刻版。
李隆基:滚一边去,朕好歹也造就了一个盛世,怎么就和一个秃驴相提并论呢。
萧衍:朕好歹也是开国之君,你个三世祖有什么资格嫌弃老子。
赵光义:两个老糊涂,一个伪善良,一个真残忍。半斤八两,谁也别笑话谁。
刘彻:说来说去,还是咱老刘家厉害。大汉二次中兴,大唐二次败家,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李世民:刘小猪你自己败家,看谁都是败家在吧。大唐哪来的二次败家?
刘秀:二凤,第一次三世而亡的那位,可是你亲儿子,不会忘了吧。
李治:朕怎么就成败家子啦,招你惹你啦。
朱元璋:武周代唐,国号都改了,还不够亡国败家?
李隆基:弹幕上的评论,你老朱家比咱老李家风评更差。
刘彻:就这破弹幕你敢信,千古一帝和人间之屑自由切换,全凭那张破嘴。
杨广:这不是李三郎的专场吗?弹幕怎么都在谈论三世而亡的唐高宗?
朱棣:李治这风评过于疯癫,瞧着有点精神分裂。某音上是千古一帝,某乎上是败家子,某信上是权术大师,某博上是怂丈夫。
刘邦:这是在评论历史人物?怎么瞧着像是不同站队引发的立场问题?
李世民:你还没瞧明白,几乎所有稍微有点名气的古代帝王,最后在弹幕上的评价,都是立场问题。
朱元璋:难怪弹幕经常发神经,原来是立场变了。
杨广:管那什么破弹幕,今日轮到李三郎坐庄,大伙赶紧的,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
司马懿:父夺子妻,强占儿媳,放在哪朝哪代都是相当炸裂的新闻。
老李家这风气可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呀。
刘彻:一日连杀三子,这样的操作在历代帝王中,也是相当罕见。
朱元璋:李三郎最后被儿子篡夺皇位,也算是咎由自取。
李隆基:千年老狐狸玩聊斋,说得好像你们父慈子孝似的。
朱棣:李三郎这么大火气做什么,没这个好大儿,你李唐就完了。
赵匡胤:倒不至于完蛋,大概会变成一个西南小朝廷,割据巴蜀的小政权。
杨广:这老李家父慈子笑又成老传统了,太上皇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惨。
学学人家大清赘婿,同样是太上皇,人家老风光了,差距也太大了点。
李渊:太上皇怎么了,有些人当个皇帝当不好,老爹江山造没了不说,儿子也给死绝了。
刘邦:李雀雀激动啥子,你这太上皇比三郎可要舒服多了,知足吧。
刘彻:三郎,给大伙说说,你儿李亨为何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你这个父皇的皇位呀?
李隆基:不如你先做个表率,谈谈你逼死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是一种怎样的心路历程?
刘秀:唐肃宗怕不是篡位,而是挽救大唐于水火。
朱元璋:大伙还不知道安史之乱颠到什么样的局面吧,我老朱家来给大伙做个科普。
朱棣:当时大唐局面已经糜烂到,必须有一个皇帝站出来立大旗振臂一呼。
赵匡胤:李三郎已经被叛军吓得彻底没了心气,只想去蜀中避祸。祖宗宗庙都不要了,大唐江山也不要了。
李世民:不就一个安史之乱,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有意思吗?
杨广:有意思的很,听老朱家说,李三郎逃出长安的时候,如同丧家之犬,很快就变成一个臭不要脸的老登。
刘邦:哦?老李家平日里取笑老子不要脸,没想到李三郎在这条赛道上,一骑绝尘。
孩儿们,打起精神来,听李三郎唱大戏咯。
赵匡胤:暴乱发生之时,李三郎人前还大模大样的宣布要御驾亲征,转过头就带着宫卫和家眷偷偷跑出长安。
司马懿:操,这个臭不要脸的,果然人至贱无敌。
朱元璋:堂堂大唐天子,抛弃了自己的子民,抛弃了自己的首都,抛弃了宗庙社稷,长安百官勋贵,只顾自己逃命去了。
朱棣:逃就逃呗,打不过跑路的帝王也不少。
李三郎可恶就可恶在,临走之前还搞诈骗。这厮欺骗了所有人,把身后的一切,丢给了叛军,让所有人留下等死。
刘秀:皇帝逃跑不算最丢人的,这么不要脸的跑法,还赢不回来,才是颜面扫地的根本。
赵光义:当初也不知道哪个生孩子没屁眼的,嘲笑老子高粱河车神,驴车漂移?
现在知道了,跑路快,跑路姿势帅,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弘历:老李家怎么不吱声啦,不会集体跑路吧。
康熙:李三郎这跑路战绩一出,哪个大唐帝王还敢出头?
刘邦:老李家应急水平实在太烂了,三郎哪怕扯个谎,说是战略撤退。哪怕假惺惺说一个南狩西狩什么的,也不至于被人骂人间之屑,对不对?
赵构:骗全城百姓和百官留下送死,自己偷偷逃跑,太特么不要脸了。
朱元璋:李三郎如此厚颜无耻的逃跑战术,彻底葬送了开元盛世积攒三十年的威信和声望。
刘秀:有这么个爹,当太子的也是够倒霉的。
朱棣:李亨当了十八年的太子,吃了太多的苦头,受了太多的委屈。
被李林甫欺负,被杨国忠欺负,被安禄山欺负,背后其实就是李三郎默许。
司马炎:虎毒不食子,李三郎待儿子,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朱元璋:玄宗自己就是政变上位,把自己亲爹弄成太上皇。所以他一直很忌惮和防备儿子。
一日杀三子的惨烈就不说了,李亨这个太子当的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赵匡胤:第一次觉得父慈子笑,笑得好笑得妙。
刘邦:原来李三郎他老子也成太上皇,老李家这是出了多少个太上皇?
赵光义:朕看弹幕突然发现,论逃跑水平,慈禧女王西狩就比李三郎有水平多了,这个老娘们怎么跑都有威望压的住。
杨广:话说,这娘们为什么要跑路?朕记得热河战神咸丰就跑过一次了吧。
李虎:六旬老太守国门,向八国联军开战。
朱元璋:倒是个有志气的老太婆,就是太菜了些。
李治:爱新觉罗家一众男人,还不如一个老太太顶用。据说这位慈禧女王西狩过后,还能平安回来。
回来之后,还能重掌大权……不对,中央权力一直握在这老太太手里。
弘历:病秧子,别岔开话题,继续聊聊大唐帝国李跑跑不要脸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