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失之交臂

临乐城规划的城外,牛车马匹将一捆捆木柴燃料运送而来,交由农夫指导,俘虏们码放木柴,预备烧荒。

伴随着一星火光,顿时大火燎原,滚滚烈焰为这冰冷的土地带去了炽热的温度,宇文部的开荒开始了。

宇文坚在马背上眺望着场内,不禁点头,宇文素延虽是个外行,但却知道放手,有经验的农夫才是场内的主角,这个开头还不坏。

相较于宇文坚的沉默观望,一旁的萧干却是难掩眼中的隐隐振奋,如此大规模的开荒,投入的人力物力海量,若这都能是宇文部的迷惑之计,那他绝对输的不冤。

萧干抱拳道:“大王,不知外臣能否随意看看?”

宇文坚略有深意的望了萧干一眼,道:“正好我也有事去寻素延将军,萧使自便即可。”

萧干拱了拱手,带着两个仆从打马而去。

宇文坚向身后的拔拔赤勿使了眼色,一队骑兵跟了上去,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两张图纸总归差不少,总不能让人发现上树的本领。

一回到王庭营地,萧干便暗中唤来仆从,吩咐道:“你快马回国,禀告大王,宇文部已经烧地开荒,下桩亦不差多少,临乐城最快春日土松时便能破土动工。

提前有信,也好让国内早做准备。”

“主人不回国?”

“我受大王命,岂可轻易断之,临乐此城耗费我高句丽如此多的粮秣,本使不看着,如何心安。”

蓟城,将军府。

从邺城前线回师的王俊召开大会,谈及宇文部时,不免犹疑了起来,问道:“据可靠消息,宇文部已经在临乐城外开荒,预备筑城,宇文莫圭向朝廷索求工匠,此事我幽州当如何应对?”

携南征胜势在心头的崔毖满脸不屑,道:“我幽州已无南忧,又何惧他宇文氏,难道莫圭小儿敢引兵南来不成,索求工匠之事,当不允。

明公有定鼎天下之威,岂能跟胡儿同爵,依我看,寻个由头,不妨动一动宇文氏的名爵,防患于未然。”

祁弘沉声反对道:“我王师自汉以来,每入草原,皆难寻胡部,此时宇文部要筑城为都,等于放弃了隐藏的优势,大军寻之极易。

依我看宇文部此为乃是心向朝廷之举,岂能拒之门外,明公当支持之。”

眼见祁弘当面驳他,崔毖立马脸色一黯,区区寒门尔,若不是得幸明公,堂内哪有你说话的份,遂涨声气道:“胡就是胡,汉就是汉,贵贱岂能混为一谈。

祁弘,你这是助纣为虐。”

腐儒!

祁弘怒道:“辽西战后,慕容氏已经难当大任,难道崔公是想要将宇文部也推出去。

到时候崔公去抵挡高句丽和宇文部的联军吗?”

“你!”

一面是妻舅,一面是爱将,王俊忍着头疼站出来和稀泥,祁弘自是不得不给面,崔毖骂了两句贱虏也黑脸作罢。

提起辽西之战,王俊不禁想起大女婿,能快速平定叛乱,功劳自然是有的。

王俊端起酒杯小抿一口,随口问道:“台产以为呢?”

枣嵩道:“前些日子,我曾收到士伦来信,言称高句丽战后有不臣之心,此时再去撩拨宇文部怕是不妙。

宇文氏到底是朝廷亲封的燕公,在邺城和辽西都不曾违抗朝廷之令,极为恭顺,乃是有功之臣,我等若是轻易寻事,怕是不利于今后统帅胡部。

我赞同祁将军之意,许以工匠,助宇文部筑都、开耕,拉拢他们。”

可惜枣嵩言之凿凿,却未看到王俊眼里闪过的不悦,阳裕本就站错了队,后面又挂印而去,算是将王俊得罪的死死的,王俊的心眼并不大。

“你怎么会有阳裕的信?”

枣嵩面上一囧,瞬间记起两人的恩怨,赶紧解释道:“阳裕此时正在宇文部游学。”

王俊面色不善的哼道:“游学?怕是出仕吧,身为朝廷之属,士族育才,不思报国便罢了,还从于胡虏之下,简直是我士人的耻辱。

你今后莫要再跟他来往。”

枣嵩心中一叹,起身拱手道:“小婿知道了。”

王俊压了压手,让枣嵩坐下,转而言道:“宇文部筑城也算是安稳之举,幽州乃近邻于情于理当出一份力,就当偿此次的出师之费。”

“诺。”

至于刚提到的高句丽事,堂上的有些人忘了,而记得的人却不得不忘。

枣嵩虽说是看在阳裕的提醒上说了一嘴,但内心里,对高句丽敢复叛的猜测,也是持怀疑态度,毕竟高句丽近些年来,一直很安稳。

眼见王俊谈着谈着便往玄修方面去了,祁弘虽然没有见过东北被整合后的威势,但前面几次朝廷伐辽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武将的警惕让他站了出来,抱拳道:“明公,慕容氏在辽西势危,高句丽近邻无人能制,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末将建议加强校尉府的兵力,以备不测。”

瞧着堂下的祁弘,王俊缓缓敛起了笑意,这倒不是他迁怒祁弘扫兴。

毕竟除了在宇文部的事上,祁弘经常不能体会他的意思外,其余事上,祁弘都是他的心腹爱将。

自己与李臻之间只是建立在爱国基础上的单纯合作,两人本质上并不是同路人,加强校尉府的权柄,显然不是王俊的心头首选。

瞧着祁弘抱拳出谏,崔毖微眯着眼,抬手扶了扶须。

他很快察觉到了王俊的意图,再一瞥祁弘,悠悠道:“就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何至于辽东太守和校尉府两家都拿不下,祁将军怕是太小觑庞太守和李校尉了吧。”

说者看似无心,听者却是有意,被点的王俊立马笑道:“辽东郡乃是对上高句丽的首要,庞太守日前便常常提到郡内兵少将寡,这次便如了他的意吧。

刺史府下令,辽东郡募兵三千,以备北患。”

祁弘亦知庞李二人不合,否则辽西之战也不会打成那样,但王俊已定,他也不好再说,好赖是补强了辽东,能平心中所虑。

王俊押了一口酒水,心中打定主意,东海王司马越借兵的事,让祁弘领兵南下,他想的很简单,既然你亲近宇文,调开便是。

正所谓千里马难遇伯乐,谁又能预测到挨锤多次的高句丽,能趁势而起呢,失之交臂的事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