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打造秘密生产线

原崇钧顿时对无人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网上搜索了不同型号的无人机的各种图片和参数,还分别以几万到十几万不同的阶位价格,买了好几台无人机。

有了机器人助手,原崇钧的“天工开物”不再局限于虚拟推演,他已经具备了在现实中通过实验采集数据的能力。

原崇钧手头还有一张最新的“电极晶体管”的科技生产工艺图纸,只要能攻克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就能晶体管量产。

原崇钧很庆幸这个时代有着无比便捷的网络购物模式,就连主材料金刚石我镍都可以在网上买到。

材料的购买很顺利,只差最后一种稀土在网上购买不到。

这种稀土虽然需要的量不大,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却不小。

不但起到稳定黏合作用,还能在生产过中催化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

原崇钧把各大网络平台搜遍了也没找到有卖的,想到这种稀土会用到各种电子元件中,想来丁国华或是孙浩能有他们的途径购买到,只有让原牧野去找他们打听了。

就这短短一小会的工夫,原崇钧就花去了好几十万的材料费。

实验室果然是个烧钱的地方,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还真支撑不起实验室的消耗。

原崇钧不用休息,他只的存在只需要消耗电能就可以了,闲着无事,便继续操控一号机器人在机床上车零件。

第二天一早,当原牧野来到研究所看到又多了一大两小两台机器人时很是吃了一惊:“老祖,您又制造出了三台机器人啊?”

“研究所现在招不到人,只能多制造些机器人来帮我完成实验数据。”

电脑屏上原崇钧显出了身形。

说到这原崇钧又道:“‘电极晶体管’的投产实验还差一种稀土,你问下丁国华和孙浩他们能否买到。”

“他们今天要过来谈‘智能管家’软件周边开发,到时我问问他们。”

想到昨天自己购买了好几十万的实验器材,有必要跟原牧野说一声。

“昨天我又买了些实验器材,花了差不多五十万左右。”

原牧野听得一阵肉疼,嘴上却还要道:“实验用,这笔钱省不得。”

“你再买些铜铁回来,我多弄几台机器人出来做事效率也高一些。”

原崇钧顺势说道。

原牧野闻言,心中若有所思:“老祖,我们这又是各种稀有材料,又是各种贵重金属,很容易遭人调查的,不如建个机械厂掩饰一下吧。”

“如此也好,你尽快去组建吧。”

“工业园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正好空出几个厂房来,我这就在网上订购设备,先搭建一条生产线出来。”

原崇钧听到原牧野的话,脑中升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他可以远程智能控制生产,既不需要大量的人工,同时还能将机器人量产。

看着原牧野在电脑前联系先前购买机床设备的厂家,原崇钧好奇的问道:“这些工作你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现在不用在线直播了,你还到到研究所来做什么?”

“今天堂哥他们去税务局报税去了,我得上来看着工人收割牧草。”

“收割牧草?”原崇钧听得心中一惊,算算日子这都已经是十一月份了,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又是一年。

原崇钧现在是精神体,只能呆在网络之中,不像原牧野他们,能清楚的感受到四季的更替。

“是啊,马上入冬了,得为牧场的那些家禽家畜准备过冬的粮草。”

“今年的牧草都是新种的,能供应得上么?”

原牧野想了想回道:“连同下源村的算在一起,有五百多亩的红薯藤,还有酿酒剩下的酒糟,足够了。”

今年新收上来的红薯卖出了差不多一百万斤,剩余两百万斤红薯酿酒产生的酒糟虽然最后还要送到化妆品厂进一步提炼萃取活性液,但搭配着牧草红薯藤供牧场的动物们过冬是绰绰有余的。

“可惜宫木一把四百亩好地种了药材,如果种上玉米、小麦之类,我们现在的饲养规模可以翻一两倍。”

原崇钧算了一下农场的产出,有些惋惜的说道。

“暂时先这样吧,我们现在人手不够,陡然扩得太大也照顾不过来。”

“以后我们可以多制造一些智能机器人,人手不够进可以用机器人替代。”

“话是如此,但那些药材如果成熟,可以用来酿造灵酒,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

“我们现在能量覆盖的范围太小,熟地要善加利用。那些药材其实完全可以种到能量覆盖,却又无法耕种的山林中去。”

经老祖这么一说,原牧野突然觉得四百亩的灵地种药材确实有些浪费了:“等这批药材收了,我们就实行套种。”

本来宫木一种的这批人参黄精,到了年底就可以采收了,但原崇钧觉得药材的药性还没完全达到巅峰,便将采收推迟到了明年。

原牧野跟老祖聊了一会,丁国华的电话突然打了过来,原牧野见状向原崇钧告辞:“丁厂长的电话打了过来,想来应该是到了杨洪村了,老祖我先走了啊。”

“你去吧,别忘了稀土的事。”

原牧野应了,边接电话边往外走去。

这时原崇钧也收到了平台短消息,他昨天发的找代工的启事,有人给他回消息了。

“你好,我是‘大华玩具厂’的业务员,看到您发的公示说是找代工机器人外壳?”

“是的,样品就是我视频中展示的,我一会把详细尺寸和要求给你发过去,如果你们设计得能令我满意的话我们以后可以长期合作。”

“冒昧的问一句,你们的机器人是否也是找人代工的?”

原崇钧本想说是自己做的,但听对方口气似乎另有含义,于是问道:“你们也能代工这种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说白了就是一种玩具车,上面安了一个伸缩机械臂而已。我们厂比这更复杂的玩具都代工过,您看过电影《变形金刚》么?它的周边就是我们厂代工的。”

“没看过,能把你们代工的这种玩具给我看下么?”

原崇钧消息发过去没一会,对方发了几个短视频过来,里面展示的全是可以变形成各种车、飞机的机器人,直看得原崇钧大受启发,对机器人的设计陡然间冒出了许多灵感。

最让原崇钧满意的是他们的这种玩具全都是纯金属打造,这正是他需要的。

本想多找几家比较比较的,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原崇钧决定就选定这家玩具厂了。

“我们的机器人可以让你们厂代工,不过我们得签合作协议,有些涉及到专利设计方面的,你们不得盗用。”

“这个是自然,我先请示一下我们经理,随后我们可以签电子合同。”

“可以,你那边好了随时联系我。”

结束了与对方的对话,原崇钧突然有了全新的思路,或许对于不那么重要的科技可以承包出去,找人代工,可以借助别人的势从而大大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原牧野那边与丁国华的商谈很顺利,还不到中午的时候就谈妥了,送走了丁国华就急急来向原崇钧汇报。

“软件周边已谈妥,‘金鑫’那边负责外观设计和电子元件部分,电池部分由‘红星’负责,我们负责机械部分。”

原牧野兴奋的说道:“看来我们要尽快把机械厂生产线搭建起来了。”

“机械厂的生产线我另有用处,电子机器人机械部分无非就是安装动力轮,这么简单的加工没必要占用一条生产线,找人代工就可以了。”

“一时间我们上哪找代工?”

原牧野听得一愣。

“我已经联系上了一家玩肯生产厂家,你把外观图样给我就行了。”

原牧野拿出手机,把自己设计好的初稿图样给原崇钧发了过去。

机器人拳头大小,圆溜溜的,看起来像是个摄像头。

原崇钧立即用绘图软件把原牧野的初稿稍作修改,头顶加两个耳朵,尾端添一条小尾巴,外形立即看起来可爱了许多。

“我要的稀土丁国华那边能买到吗?”原崇钧没忘记自己的正事。

“能,他们厂做电子元件的,这种稀土正是他们的必备原料,他答应帮我们采购了。”

原崇钧放下心来,只要他把“电极晶体管”制造出来,就能实现独力的电力供应了,这对“天工开物”以后的升级至关重要。

大华玩具厂那边对与原崇钧的合作也非常重视,下午向他发来了合作消息,这次与原崇钧对接的是他们市场部的经理。

确定无误后原崇钧把合同发给了原牧野,让他以“桃源集团”的名义跟大华签的。

合同一签,原崇钧就给对方下了一个大单,让他们按图纸生产一万台“智能管家”机器人。

并表明只让他们设计制作机器人的外观和机械动力部分,电子元件部分他们自己组装。

有这好事对面求之不得,而且还只负责机械部分,相当于只做半成品,这活再轻松不过,约好交货时间后就对束了对话。

第一次生产,还得按型号尺寸开模具,这也是原崇钧劝原牧野放弃自己生产的原因。

因原崇钧要稀土只是做实验用,需求量不大,第二天丁国华就让人给他送了两斤过来。

有了稀土原崇钧也立即启动了“电极晶管体”的模拟生产实验。

虽有完整的生产工艺图纸,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材料投放的精度稍有失误,就会导致晶体管的结晶失败。

原崇钧全程电脑高精度操作都如此艰难,如果是在生产线上操作,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连续失败了好几次后原崇钧也暂停了实验,开始计算到底是哪个环节没有把控好。

调出几次实验的监控数据,仔细与图纸上的做着比对。

这时原牧野把原崇钧先前在网上买的无人机送了过来。

原崇钧停止了数据比对,让原牧野帮着把快递拆封,然后拿着扫描仪逐一对几台无人机进行扫描。

“老祖,你买这些无机做什么用啊?”

原牧野边扫边问。

“一来了解这种无人机的性能和内部结构,二来建立机械数据库,对我们以后的天工推演提供科技依据。”

“外面那些宫木一留下来的耕地机,挖掘机要不要也扫一下。”

原崇钧如果有身形的话此时肯定呆愣住了,心中暗道:“真是灯下黑,眼前的机械竟然忘记扫描了。”

“那你把这些无人机扫了,就去外面把那些机器,每种型号都扫一遍吧。”

原牧野:???

“我就不该多嘴。”原牧野心中懊恼。

扫那些机器可不比这些无人机,轻轻一扫里面的内部结构全在电脑中显现出来。

扫那些耕地机、挖掘机,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扫描,有些死角甚至还需要对机器进行拆卸。

“无人机扫完了,我去外面扫描那些耕地机了。”

扫描完了无人机,原牧野拿着扫描仪往外走。

原崇钧应了一声,对“智能管家”控制程序植入到无人机中,不用操纵盘直接控制五台无人机同时起飞,对比着它们的性能参数。

一分钟一分货,价格贵些的,确实在性能上要优越许多。

将所有无人机的试飞数据整理归类,收录到“天工开物”数据库中,看着停在地上的几台无人机,原崇钧直接指挥手下几台机器人,将它们搬到机床台上进行拆卸,把里面的电池换成了远程充能电池。

“电极晶体管”的实验进展并不顺利,所有数据都对,就是在最后结晶晶体时失败,原崇钧也找不出问题原因。

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为接下来的计划做准备。

在给“大华”他们下了一个大订单后,这日原崇钧又给他们发去了一个外形设计图。

那是设计的蚂蚁造型,长有十公分,鸡蛋粗细。

这是原崇钧用来挖掘洞穴,修建秘秘生产基地的。

“电极晶体管”实在太过超前,它的投产实验若是成功,在接下来的实际生产中难免不会遭人觊觎。

为了保全这个机秘原崇钧打算将生产线等比缩小,大深山老林中挖个秘密洞穴,搭建一个微型生产线,用微型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

这个秘密是原崇钧打算连原牧野都不告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