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韩安国

贾谊看了看房梁,问道:“何为天窗?若是拆了这屋顶,如何遮风避雨?”

吴行明有些为难。“我也不知,但祖父便是这么讲的。”

贾谊闻言若有所思,动笔将这个故事写了下来。

看着这些内容,他笑道:“令祖父真是有大智慧。”

“太傅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明白了一些。”

贾谊便试着与吴行明举例。

“就比如你我二人。”

“你若是来劫财,那我多半只会给你一些钱,但若是害命,那我便会将所有钱财都拿出来,所谓折中之法也”

听贾谊这么一讲解,吴行明恍然大悟。

毕竟他亲身经历过,当初杀秦涛的时候,秦涛便是百般求饶,甚至把自己的侄女都要供出来了。

说完这些,贾谊看向吴行明。

“如此说来,你并非是要杀我,反而是要保护我?”

“正是。”

贾谊觉得有趣,自己什么都没做,就平白多了个护卫。

“那是谁想要杀我?”

吴行明没有答话,他倒不是为了职业操守,而是担心贾谊害怕。

“我自认待人接物合乎礼法,并无慢待之处,近些日子也极少外出,应该没有私仇。”贾谊猜测道:“所以应当是公仇?”

吴行明依旧沉默着。

贾谊似乎也明白了,他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就先在府中住下吧。”

就这样,吴行明成了贾谊的保镖,对外称门客。

吴行明的计划,是先在贾谊身边待三个月,等确认没有危险后,再找其他人来,他也不可能一辈子护着贾谊。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贾谊也没有什么反应,依旧是每日待在书房,写着他的策论。

他很少出门,也没人来拜访。

贾谊有两个儿子,长子贾璠,次子贾宇。

在贾谊的熏陶下,贾璠温文尔雅,喜读诗赋。

贾宇则天性活泼,经常上蹿下跳,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

在见到吴行明的本领后,他便提议要跟着学武。

这倒是提醒了吴行明。

贾宇要是能学成武艺,那以后就能由他来保护贾谊了。

于是,在征得贾谊同意后,他就正式教导起贾宇来。

吴行明这是第一次当师傅,所以便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教。

结果两天下来,贾宇便是遍体鳞伤。

其母于心不忍,多次劝他放弃。

但贾宇脾气很倔,别人越是劝他,他就越要坚持。

贾谊尊重他的意见,也没做干涉。

五月中旬,太傅府。

经过半个多月,在吴行明堪称魔鬼般的训练下,贾宇的身体明显强壮了不少,气质也更为刚毅。

不过吴行明教他的招式太难了,他这么久,也只学了一招半式。

“错了,错了。”

眼看着贾宇的招式又错了,吴行明严厉地呵斥道:“你的速度还不够快,要像我这样。”

说着他便演示了一遍,贾宇却还是差了点。

“吴师,这太难了。”

“这难吗?”

吴行明不以为意,真正难的招式他还没教呢。

在他看来,这些动作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不明白贾宇怎么会学得这么难。

这就是职业天赋与普通人的差距。

吴矩很明白这种感觉,就像是一道数学题,天才看一眼就能知道答案,普通人则要一一列出来计算。

正在此时,吴行明看到门仆经过走廊,往书房而去。

这是有人来找贾谊?

他便对贾宇道:“今天就先练到这里吧。”

贾宇闻言,终于是松了口气,也顾不得脏乱,便直接躺到了地上。

吴行明跟着门仆来到书房,便听到他向贾谊报道。

“贾公,门外有个儒生拜访。”

贾谊抬起头来,已经很久没人来拜访他了。

从门仆手中接过名谒,只见上面写着:韩安国,字长孺,梁国睢阳人。

贾谊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听门房的描述,还是个年轻人。

一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找自己做什么?

虽然觉得奇怪,但贾谊还是同意见他。

他收起竹简,从桌案上站了起来。

咳!咳!

贾谊连着又咳嗽了几声。

吴行明心中忧虑,这贾谊的身体越发虚弱,恐怕都不需要刺客刺杀,自己就会病死。

可许多名医都来给贾谊看过,吃了许久还是没有效果,似乎已是无药可治。

没多久,韩安国便被带了进来。

他二十出头,身长七尺,衣着、体态都精心打扮过。

韩安国行礼拜道:“晚生韩安国,拜见贾公。”

贾谊招呼他在旁坐下。

“你是睢阳人?”

“晚生祖籍成安,随父迁居睢阳。”

贾谊看出他的书生气,便问道:“你师事何门?所治何经?”

“晚生师从邹县田师,学的是《韩非子》及杂学。”

《韩非子》,那就是法家。

贾谊并非单一的儒家,他崇尚礼制,但也明白法制的重要性。

于是,贾谊便直接提问道:“那冰炭不同器而久,何解?”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显学》。

韩非排斥其他学说,认为冰和炭不能共存,杂乱矛盾的学说也不能够同时并存治理国家。

韩安国明白贾谊这是在考校自己,思索片刻后,答道。

“晚生以为,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若所思所想,并无参验,则为空谈。”

“韩子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此所谓学以致用,用以明学,而非仅限于冰、炭之分。”

贾谊闻言笑了起来,他认为知识无非学派,重要的是实用,而韩安国这话正合他意。

接着,他又连着考了几个问题。

有时局,也有经义讲解,韩安国都对答如流。

通过这些问答,贾谊明白,这韩安国是个人才。

韩安国此次来访,就是希望贾谊能向梁王举荐他,从而入仕为官。

贾谊笑道:“呵,你既是睢阳人,应当明白我这太傅,如今只不是一个虚职而已。”

韩安国为难道:“晚生...晚生其实已经拜访过国相诸臣,但...”

他话没说完,但贾谊也听明白了。

韩安国是把人都找了个遍,最后实在没办法才找到自己。

贾谊想了想,答应道:“后日你早些来我府中,我亲自带你去见大王。”

得到承诺后,韩安国喜道:“多谢贾公。”

接着,韩安国又与贾谊聊了很多,直到黄昏时分,他才起身离开。

贾谊亲自将他送到屋外。

回身时,贾谊才注意到一直站走廊外的吴行明。

“嗯?你何时来的?”

“额...其实我一直就在这里。”

贾谊点了点头。“宇儿最近练的如何了?”

“少君身体倒是硬朗,就是招式还不熟,得再勤加训练。”

“宇儿心思浮躁,难得能学武这么久,这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件好事。”

贾谊正打算进屋,忽然又道:“对了,过些日子我们便要搬回雒阳了,到时候你还要跟我们一起吗?”

“回雒阳?”

“对,后日我面见大王,既是引荐韩安国,也是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