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丰年文集·卷三:请赴音乐的盛宴
- 辛丰年著 严峰编
- 1835字
- 2025-05-07 11:51:20
序曲与协奏曲
除了以上这三个方面,应该进入“必读曲目”的作品还有很多。首先,是那些和他的交响曲有相通之处的序曲与协奏曲。
音乐史上一个史无前例同时也是到现在为止还绝无仅有的例子,就是贝多芬为他写的歌剧《菲岱里奥》写了四首序曲。并不雷同,而无一首不是杰作。这四首中,《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是杰作中的杰作。它虽然叫作序曲,实际上是一篇非常精练而又光辉灿烂的小交响曲。它的交响性、戏剧性真是令人惊叹。同时它又极富那个伟大时代的时代感,表达了贝多芬的强烈爱憎、烈火般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对这部作品不但必读,而且应该反复多读,让你的心与之共鸣,才不辜负天壤间这篇奇情壮彩的大文章!
还有一部贝多芬的“小交响曲”也必读,即《爱格蒙特》序曲。它比前一曲更短小,但同样是一种密度很大的浓缩了的音乐,而其可以释放出的能量却是可惊的。
另外一种可以、也应该当作交响曲来读的作品是贝多芬的协奏曲。他在协奏曲方面写得不多,但都是大手笔。18、19世纪大为风行的各种器乐协奏曲,品类不齐,良莠杂出。有些协奏曲是浮华的炫奇斗胜之作,只堪娱人耳目于一时(“娱目”者,独奏家卖弄技巧的动作与表情热闹有趣),不值得认真再听的。它们属于“可听可不听”那一类音乐。贝多芬自然不屑与此辈为伍。
贝多芬虽然从小练过小提琴,但演奏水平并不高。(我们是从他的学生、朋友的私下议论中得知这一点的。)然而他写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却有极高的价值,也许可以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这一类乐曲中最杰出的作品。此曲虽然作于他声名鼎盛之时,照理应该受到听众的欢迎,结果不然,当年反应冷淡。这正是因为它“不入时人眼”,对于当时醉心于炫技表演的演奏家和听众来说,这样朴素无华的作品是不讨好的节目。只是到他身后,其内在价值才逐渐显露出来,终乃成为一部协奏曲中的宝典,也是考验一个演奏者够不够大师水平的试金石。
只要你不那么人云亦云地爱听那些华丽花哨的音乐(协奏曲最容易成为此类音乐的用武之地),你就会从这首质朴而又高雅、似平淡而实含深情的作品中获得丰富的感受。而且由于它让你感到了贝多芬坦怀相示的真挚之情,你可能会因此便从心里修改原已形成的严峻的巨人肖像,觉得他是何等令人可亲了!
别人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不同的名手来演奏,效果虽有出入,还不致有明显的差别。而此作便不同了。不同的演绎,质量的上下是更容易被察觉的。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灿烂之极,谁不为之心醉!然而假如你听了又听,不爱惜你的新鲜感,那么它的美妙也会像鲜花那样褪色,珍珠那样发黄,非得搁置一段时间再听才能重新唤起美感了。贝多芬这一曲则相反,初次见面,不免要觉得平淡无奇,越听却越觉得其中有汲之不尽的情与美。
有人说,贝多芬这部协奏曲其实是一部加进了小提琴助奏的交响曲。那么对他的钢琴协奏曲也可作如是观,也应该当作加了钢琴的交响曲来听。这也就是说,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钢琴上,而要十分留心其中独奏乐器与管弦乐之间的交响。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之美妙,几乎是不可超越的。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不但进一步发挥了音乐的交响性,而且显示着他独有的宏大气魄。在其五部作品中,历来的演奏者与听众一般都偏爱那首诨名“皇帝”的第五首,即《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论内在的艺术质量、音乐思维的深度、诗意的含蓄,却是第四首更胜一筹,可惜许多人反而对它颇为生疏。这两部协奏曲都应列入“必读曲目”。将这两首写作时间相去仅四五年的作品对照着听,真叫人从心底里赞叹贝多芬不愧为“乐圣”!因为在乐风、意境上是如此的不相似,简直叫人怀疑它们是否出于一人之手了!《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中,作者是那么宁静而恬然地在沉思冥想,《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中,他却真像一个气概非凡的英雄人物,豪气凌云,气吞江海,粪土一切王侯将相。叫人立即会联想到他对自立为皇帝的波拿巴的鄙视,和那一次与歌德同游,途中遇到一伙贵人,他昂然走过,不屑向贵人低首下心的佳话。当年,据说是钢琴家克拉莫为此作擅加了“皇帝”这标题。这其实是贬低了甚至侮辱了贝多芬这篇杰作!
当我们中国人听过《第四钢琴协奏曲》,再赏《第五钢琴协奏曲》之际,可能会觉得像是听了“十七八岁小女子”拍着红牙板曼声唱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后,忽又听“关西大汉”以铁板铜琶唱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吧!
贝多芬既能“豪放”,也能“婉约”,而且还有另外的变化,令人莫测,这都反映在他的作品里。贝多芬赞颂巴赫是“大海”。那么我可以说,贝多芬是与那个大海相通而又自有其万千气象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