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退出处:锡良早期仕途

学界研究历史政治人物,往往瞩目其“高光”时刻,而相对忽视“起家”阶段的曲折及重要性。人之成长皆有时序脉络,这一点任何人物皆不能例外。就政治人物而言,其为政风格的养成和施政能力的提升,固然与出身背景、性格秉性有极大关系,但更有赖仕途历练和岁月磨砺,早期仕途经历作为植根立基的关键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了其施政取向和仕途高度。欲探讨锡良新政作为,首先有必要了解其府县仕宦生涯。

锡良出身官宦之家,其子斌循所撰《锡文诚公行述》记道:“先君讳(良),字清弼,号梦如,晚号止斋。先世居蒙古拜岳特地方,遂以地为氏。自吾祖众佛保公以都统从龙入关,隶镶蓝蒙古旗,数传而至吾。高王父讳伊林布公,曾王父讳德印公,王父讳鋕麟公,本生王父讳鋕俊公,均以先君贵,赠光禄大夫。高王母氏奇车,曾王母氏佟佳,王母氏完颜,本生王母氏兆默特,均赠一品夫人。”[1]锡良少年时勤于读书,据其子记述:“先君以咸丰三年癸丑(1853)正月二十一日生于京都机织卫胡同,先王父讳鋕麟公,少卒无子,先君七岁出继为嗣。少年勤学,不事嘻戏,言动如成人。”[2]锡良出生的时期,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旋涡之中。这一年的三月,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同年九月,刘丽川领导小刀会在上海起义。这一年四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如此时代背景,必然会给少年锡良造成直接的触动和影响。

同治四年,13岁的锡良应童子试,十三年22岁时考中进士。自光绪元年充任山西乡试同考官,锡良在晋鲁府县任职长达二十余年。光绪二十四年八月至光绪二十八年,先后出任山西、湖南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山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河南巡抚、热河都统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