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退失据:旗人总督锡良与清末新政
- 潘崇
- 751字
- 2025-04-27 17:18:56
第一节 有循吏名:山西府县的任职经历
光绪元年,锡良充山西乡试同考官。之后相继在孝义县、高平县、汾西县、平遥县、阳曲县等县任职。光绪十年起,相继充任代州直隶州、平定直隶州、绛州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奏调锡良办理烟台行营营务处。
锡良在山西州县任职近二十年间,关怀民瘼,注意为百姓做实事,于赈灾、蚕桑、赋役、清丈、缉盗、义塾、河工诸事着力甚多,“有循吏名,故晋人以清官呼之”。[3]尤其是,锡良养成廉洁朴素的良好作风,前引周询所记即是明证。与此同时,锡良的行政能力和道德品行也得到历任晋抚赏识,并屡得“循良”之保荐。光绪五年,曾国荃奏调锡良任永济县知县,称其“年强才敏,有守有为”。[4]光绪六年,护理晋抚、布政使臣葆亨奏锡良调署平遥县,称其“勤干有为”。[5]同年年底,护理晋抚、按察使松椿又奏请锡良调补平遥县,称其“才识明敏,尽心民事”。[6]光绪七年,卫荣光奏调平遥县知县锡良为阳曲县令,称其“持躬谨悫,办事实心”。[7]张之洞“目(锡良)为循吏第一”。[8]光绪八年,张之洞保荐循良六名,包括阳曲县知县锡良,评语为“守清识定,自其候补时,抽厘办赈,早著贤声,到阳曲任两月,革除差累,商民咸悦”。[9]光绪九年,张之洞奏请以锡良升补代州直隶州知州,称其“政事清肃”。[10]光绪十年,暂署晋抚、布政使奎斌遵旨保荐循良五人,包括代州直隶州知州锡良,评语为“悃愊无华,夙操端谨,为政简惠,得士民心”。[11]光绪十三年,刚毅奏调锡良为绛州直隶州知州,称其“洁已爱民,实心任事”。[12]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锡良为主官赏识并颇得民心,但这并不必然造成仕途的顺畅。从光绪二年的正七品知县到光绪十九年从四品知府,锡良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其仕途经历显然不可谓顺畅。其中固然有丁忧因素所致,但更反映了清末时期仕途拥塞、官员考核制度渐失其效的基本状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