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治理观的“中国道路”:概念重构与实践创新
- 刘天阳 谈笑主编
- 1775字
- 2025-04-29 20:40:37
序二
全球治理是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共同利益、全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充满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国际社会需要更加有效地应对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对于应对跨越国界的关联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贸易摩擦、国际安全等。不同挑战与危机间的高度关联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全球现实”。这些全球性挑战无法通过各国孤立行动有效解决。全球问题的应对之道只能是全球治理。
就治理的全球性而言,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需要国际合作,而全球治理机制则有助于建立规范、标准和协作体系,确保对资源的利用是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在全球治理的框架下,国际组织和协议在防止冲突、解决争端和促进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边合作对于解决冲突、建设更加和平的世界来说至关重要。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和协定为管理经济关系、解决贸易争端和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提供了框架,使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经济可以持续增长。对于社会公正而言,全球治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尊重基本权利和自由,有助于解决贫困、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等问题。另外,在迅速发展的技术和全球通信的时代,全球治理对于管理技术的伦理适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以及促进信息和知识的跨境交流至关重要。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则有助于促成不同社会与政治体制下人们的知识共享与文化互鉴。更不必说,后疫情时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意义愈发重大。在疫情监测、预警和协调方面的合作对于防止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减轻其危害尤为重要。总之,随着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变得更为关键。
全球治理观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参与全球治理不仅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中国实现更高水平和更为持续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全球治理成效不尽如人意,出现了“治理赤字”的问题。
对于研究中国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学者而言,建构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能在以下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全球治理观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建构出中国走向世界的知识基础与认知基础。第二,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合作和共赢,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发展。第三,全球治理观强调国际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发展。第四,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能够更好地展示其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第五,全球治理观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有助于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治理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努力创建新机制和新规则,推动现有国际制度改革,提出中国倡议和方案,分享中国治理理念。中国元素(比如,“中国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等)应该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特别需要指出,有些学者认为,全球治理观在中国水土不服。我并不这么认为。相反,全球治理观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建设公正、合理、和平的全球秩序。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全球治理的支持和保障,而全球治理观的实践需要以“共同命运”为其根本性与终极性的认同基础。
本书侧重从海外高校(尤其是我所在的墨尔本大学)青年学者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内部治理与发展,又从中国高校(以武汉大学为主)青年学者的视角审视全球治理。这两种视角形成了有益的对话,从多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治理的实践路径和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更为细腻而全面的了解中国的视阈。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我们要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编写和编辑付出努力的同仁,也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全球治理角色的重要参考,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客观认知。
Mark Wang(王耀麟)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当代中国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