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跑吧孩子:儿童运动心理及实践手册
- 燕子
- 1145字
- 2025-05-14 15:27:19
运动促进性格品德发展
体育运动还被称为培养性格品德的“实验室”。在美国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和青少年运动俱乐部都把品德培养纳入教学和训练的课程设计中。其中包括的方面有: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及其决定、尊重对手、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以及在训练和比赛中始终保持自我情绪控制。在体育职业联赛中,有一种犯规叫“违反体育精神犯规”(Unsportsmanlike Conduct)。这个犯规被判罚得比一般犯规要重很多,目的之一就是要为青少年树立好尊重对手的榜样。
这些道德品质往往会延伸到生活中。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觉:爱运动的孩子一般都有比较良好的社交技能、合群、自信开朗、不憋事儿、不怕事儿、品格坚韧、不怕挫折。运动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练就更强大的“心脏”。训练和比赛总是充满挫折的。比如,训练了但成绩没有提高怎么办?比赛输了怎么及时调整情绪?和队友沟通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如果个体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今后遇到其他问题时,他们也有能力解决。
运动还能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体育训练需要克服客观和主观的困难。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在炎热的夏天参与训练就是很大的挑战。作为三大火炉之一,重庆在夏天出了名的热。不仅是温度高,湿度还特别大,每到下午,没有树荫的操场上的气温得有40度以上。操场似乎都被晒得冒烟了,透出一股白气,折射得远处的物体都变了形。在那样的天气中别说训练了,就是站一会儿都受不了。然而,训练还是得继续。训练结束,回到宿舍日子也并没有好太多:九十年代那会儿学校里是根本没有空调的。极度闷热的天气,连躺着也难受。最难熬的是晚上睡觉,有好多天根本热得睡不着,得半夜起来冲凉。
我们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青春期时吃过的苦,现在再回头看,就是一笔财富。经历过那些日子,生活中小小的不舒服:如出门在外住宿条件不够好,需要长途乘坐汽车、火车、飞机,天气再热再冷的时候,都不会让我心烦意乱。2020年夏天,我独自带着4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拖着几大箱行李历经50多个小时才到达波士顿。其间还经历在多伦多机场因飞机晚点通宵滞留机场的情况。朋友们都纷纷称我是超人。要说这个过程不难受是不可能的,但青少年时期参与体育训练的经历让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了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更强的忍耐力。
不管孩子先天的性格是怎样的,都可以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比如,如果孩子本身就非常外向、好动,那么可以引导他在体育运动中学习自我控制,遵守规则;相反如果孩子过分内向、不善社交,那么可以选择集体协作型运动项目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自我表达能力,等等。从这个角度讲,体育培养的是一个平衡发展的性格,这样的平衡让孩子有更稳定的心理状态,将来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研究表明,外向和内向性格的人都可以通过集体性的运动活动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弥补自己的性格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