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五斗米道争 宗教势力再交锋

巨鹿村的夏日蝉鸣聒噪,陈昭正在义学指导孩童绘制世界地图,忽闻村外传来阵阵道铃声。张宁匆匆跑来,鬓角沁着汗珠:“大哥!五斗米道的人来了,领头的自称是张鲁的亲弟弟张卫!”

陈昭心中一凛,放下手中炭笔。自上次杨松来访后,五斗米道虽与太平道保持通商,但暗中角力不断。他整了整道袍,快步迎出村口,只见数十名道士玄衣金绣,中间的青年道士手持玉柄拂尘,腰间挂着刻有太极鱼纹的青铜令牌。

“贫道张卫,见过张天师。”张卫微微拱手,目光扫过村口新立的义学牌匾,“听闻太平道广开义学,教化万民,此番特来讨教一二。”

“张道长客气。”陈昭还礼,侧身引众人入内,“不过是为流民子弟谋条生路,何谈讨教?”

议事厅内,许攸奉上新制的薄荷茶。张卫啜了一口,突然道:“张天师以医典、农具收拢人心,确有过人之处。但这义学所授内容......”他展开一卷抄录的教材,“教授‘地圆说’‘日心论’,与传统天道观相悖,恐乱人心。”

“道长觉得何为天道?”陈昭反问,“是让百姓目不识丁,还是助他们通晓万物之理?”他指向窗外追逐嬉戏的孩童,“这些孩子将来若能明白风雨雷电的真相,还会被所谓‘天罚’唬住吗?”

张卫神色一冷,拍案而起:“张天师这是在质疑我五斗米道的教义?我教以‘承天奉道’为本,设义舍、传符箓,行的才是正道!”

“正道与否,不在说辞。”陈昭缓缓展开一卷《太平经》批注,“五斗米道收五斗米为信,太平道却分文不取;贵教以符箓治病,我们更重药理实证。若真为百姓,何必分彼此?”

话音未落,曹半仙急匆匆闯入,手中罗盘指针疯狂转动:“张天师!张道长带来的人在村里四处散播言论,说我们的义学是‘妖言惑众’!”

张卫脸色微变,强辩道:“不过是与村民探讨教义!”

“探讨教义?”许攸冷笑一声,拿出几张密报,“张道长的人许诺,入五斗米道者可优先获得汉中的盐铁,这也是探讨?”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张宝按捺不住,“呛啷”抽出佩剑:“不如痛痛快快打一场,看谁才配称‘正道’!”

“三弟!”陈昭喝止,转向张卫,“道长若是为争高下而来,恕我不奉陪。但若是愿谈合作......”他推过一份文书,“这是新拟的《南北互助盟约》,共享医典、技术,共抗朝廷。”

张卫盯着盟约,沉默良久:“张天师当真愿意共享活字印刷术?还有那听诊竹筒的制作方法?”

“太平道所求,从不是一家独大。”陈昭望向远方,“张让已调十万大军压境,五斗米道若再与我们内耗......”他突然剧烈咳嗽,捂住手帕时指缝间渗出暗红血迹。

张卫神色微变:“张天师这是......”

“旧疾罢了。”陈昭淡淡一笑,“不过是提醒我,留给太平道的时间不多了。道长若无意合作,还请自便。”

当夜,张卫独自在客房踱步。窗外传来义学孩童的夜读声,清朗的童音诵读着“天下大同”的篇章。忽有小道童送来一碗汤药,说是陈昭特意吩咐准备的。

“我家先生说了,这是用青蒿、柴胡熬的,可解旅途劳顿。”小道童放下碗,“还说张道长若要看病,随时可以找华神医。”

张卫望着汤药,心中五味杂陈。次日清晨,他突然求见陈昭,将盟约重重按在桌上:“我代表五斗米道,签了!但有个条件——”他直视陈昭,“太平道义学需增设《道德经》讲解,与贵教教义融合。”

陈昭伸手握住张卫的手:“成交!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互派弟子学习。”他转头吩咐许攸,“准备宴席,今日要与五斗米道的朋友好好喝一杯!”

宴席上,马钧抱着新制的连发弩跑来:“张道长看看这个!若是改良一下,装在战车上......”曹半仙则拉着五斗米道的术士探讨符箓与化学的关联,酒香与争论声交织在一起。

而在洛阳皇宫,张让看着密探送来的结盟情报,将奏报撕得粉碎:“好个张角!连五斗米道都能拉拢!传令董卓,不必再等粮草,即刻出兵!”

夜色渐深,陈昭与张卫站在村头瞭望塔上。远处,太平道的工坊灯火通明,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更远处,隐约可见五斗米道的商队正在运送物资。

“张天师,”张卫突然开口,“你说我们真能改变这乱世吗?”

陈昭望着漫天星辰,轻声道:“义学的孩子们在学,工匠们在造,百姓们在盼。只要人心不死,太平世道,终会到来。”

一阵风吹过,塔上的“太平道”旗帜与五斗米道的太极旗猎猎作响,在夜色中交织成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