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张卫在擂台上铩羽而归,五斗米道与太平道的暗潮愈发汹涌。半月后的清晨,巨鹿村的集市突然涌入大批五斗米道信徒,他们举着绘有太极鱼纹的旗帜,高喊“正统道统,唯在汉中”的口号,将太平道设立的义诊摊团团围住。
“太平道妖言惑众!”一名五斗米道的术士跳上高台,手中桃木剑直指悬挂“太平医馆”匾额的建筑,“他们用听诊竹筒窥探五脏六腑,分明是邪术!哪有我五斗米道的符箓驱邪来得正统?”
正在分发草药的张宁闻言,放下药碗走出帐篷:“这位道长,治病救人靠的是医术,不是符咒。我们用听诊竹筒诊断病情,就如同您望闻问切,不过是方法不同。”
“狡辩!”术士甩出一道符纸,在火折子上点燃后抛向空中,符纸燃烧时竟显现出“妖道当诛”四个大字,“看到了吗?这才是天道昭示!”围观百姓发出阵阵惊呼,人群开始骚动。
千钧一发之际,陈昭手持青铜印玺稳步走来,印玺在阳光下泛着幽幽荧光:“五斗米道既然讲天道,那便说说——贵教张卫勾结官军火烧粮仓,可是顺应天道?”他展开一卷密函,上面详细记录着张卫与丁原的往来书信。
集市上顿时炸开了锅,五斗米道的信徒面面相觑。术士涨红着脸强辩:“这......这是有人栽赃!”
“栽赃?”马钧推着新制的“真相箱”挤入人群。这木箱表面嵌着多面棱镜,内部转动时能将微小字迹放大投射。他将密函放入箱中,墙面上立刻清晰映出张卫的亲笔签名。
就在此时,马蹄声由远及近,张鲁竟亲自率领一队人马赶来。他望着混乱的场面,眉头紧皱,转身对术士呵斥:“谁准你们私自挑衅?还不速速退下!”
陈昭拱手行礼:“张教主来得正好。太平道与五斗米道本应携手抗敌,如今却被有心人挑唆。”他指向张卫,“令弟三番五次破坏盟约,不知张教主作何打算?”
张鲁沉默良久,从袖中取出一封休书:“张某已与张卫断绝兄弟关系。他背着我私通朝廷,妄图争夺道统,此等行径,五斗米道容不得!”他将休书递给陈昭,“这是诚意,还望太平道既往不咎。”
人群尚未平息,远处突然传来战鼓轰鸣。探马疾驰而来:“报!丁原大军已过漳水,先锋骑兵距离巨鹿只剩三十里!”
张鲁神色一凛:“陈教主,大敌当前,我们是否......”
“合兵一处!”陈昭果断打断,“五斗米道擅长山地作战,太平道器械精良,若能互补......”他展开地图,“丁原必经青石峡,我们可在此设伏。”
然而,就在双方商议战术时,张卫突然率人杀出。他手持染血的五斗米道令旗,身后跟着数百名叛军:“张鲁!你这懦夫!竟要与太平道勾结?今日我便替天行道!”
张鲁怒目圆睁:“逆贼!看剑!”他抽出佩剑,与张卫战作一团。太平道与五斗米道的人马瞬间陷入混战,喊杀声震耳欲聋。
“都住手!”陈昭跃上高处,敲响太平道的聚将钟。钟声悠扬,却带着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他举起印玺高声喊道:“丁原的二十万大军就在眼前,你们是要在此自相残杀,还是携手抗敌?”
张卫的叛军闻言动作稍缓,陈昭趁机喊道:“五斗米道的兄弟们!张卫私通朝廷,害你们的亲人死于战乱!看看你们脚下的土地,是谁在灾年施粥?是谁在瘟疫时救人?是太平道,也是五斗米道!”
一名五斗米道的小道士突然扔下兵器:“张卫说太平道是妖道,可他们的医馆救过我娘的命!我不打了!”
越来越多的五斗米道信徒放下武器,张卫见势不妙,妄图趁乱逃跑。周仓骑着黑马冲出,蛇矛一横:“张卫!往哪逃?”
张卫狗急跳墙,甩出一把淬毒的飞刀。千钧一发之际,张鲁飞身挡在陈昭面前,飞刀刺入肩头。“大哥!”张宁立刻冲上前为他止血。
陈昭怒不可遏:“给我活捉张卫!”太平道与五斗米道的联军如潮水般涌去,很快将张卫及其叛军包围。
战斗结束时,夕阳将青石峡染成血色。张卫被五花大绑带到陈昭面前,他却仍在狂笑:“你们以为联手就能挡住丁原?朝廷的铁骑会踏平你们......”
“拖下去!”陈昭冷冷下令,转身扶起受伤的张鲁,“张教主,伤势如何?”
张鲁面色苍白,却强撑着微笑:“无妨。经此一战,五斗米道与太平道,再也不会被人离间。”他握住陈昭的手,“明日,我们共同迎敌!”
夜幕降临,巨鹿村与五斗米道的营地篝火相连。医馆内,张宁和华佗为伤员诊治;工坊中,马钧带着工匠们连夜赶制兵器;校场上,联军将士们在演练新的阵法。而在洛阳,张让得知五斗米道与太平道联手的消息,气得将奏折撕得粉碎:“反了!都反了!传令董卓,增兵冀州!”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黑暗中酝酿。但此刻的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已然摒弃前嫌,准备共同迎接这场生死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