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锦绣血玉

七月的雨下得绵密,郑之许撑着一把青布伞,匆匆穿过湿漉漉的街道。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转过街角时,一阵若有若无的哭声钻进她的耳朵。哭声凄切,夹杂在雨声中几乎微不可闻,但郑之许立刻停下了脚步。这种哭声她太熟悉了,不是属于活人的哭声。

她循声望去,目光落在街对面那家“锦绣坊“的二楼窗口。透过雨帘,她隐约看见一个女子身影站在窗前,身着素白衣裙,长发披散。最令郑之许心惊的是,那女子的手指正不断滴下鲜血,在窗棂上留下道道血痕。

“又一个...“郑之许喃喃自语,犹豫片刻后,还是穿过街道向绣坊走去。锦绣坊是城里最有名的绣庄,专为达官贵人制作精美绣品。推开雕花木门,扑面而来的是丝线特有的清香。几个绣娘正低头忙碌,见有人进来,其中一位年长些的起身相迎。

“姑娘想买什么绣品?我们这儿有最新式的...“

“我随便看看。“郑之许微笑着打断她,目光却在绣坊内搜寻。那哭泣声现在更加清晰了,就来自楼上。

老绣娘狐疑地打量着她湿漉漉的裙角:“姑娘,楼上不对外开放,是我们做工的地方。“

郑之许正想编个理由,忽然看见楼梯拐角处站着那个白衣女子——现在她能看清对方的样子了:二十出头的年纪,面容清秀却惨白如纸,最触目惊心的是她的十指,每一根指尖都在渗血,将素白衣裙染出点点红梅。更可怕的是,除了郑之许,似乎没人看得见她。

“请问...“郑之许强自镇定,指着楼梯,“我能借用一下净房吗?走了远路,实在...“

老绣娘皱了皱眉,还是指了指后院方向。郑之许道谢后快步穿过前厅,趁人不注意时闪身上了楼梯。

二楼是宽敞的绣房,摆放着十几架绣绷。那白衣女鬼就站在最里侧的窗前,见郑之许上来,止住了哭声。

“你看得见我?“女鬼的声音像风吹过枯叶。

郑之许点点头,轻声道:“你是谁?为何在此哭泣?“

“我叫阿芷,曾是这里的绣娘。“女鬼抬起血淋淋的双手,“三个月前,我死在这间绣房里。“

郑之许心头一紧:“怎么死的?“

阿芷的眼中流下血泪:“坊主为了赶制知府夫人的寿礼,逼我连续七日不眠不休地刺绣...我实在撑不住,一头栽在绣绷上,绣花针...刺进了眼睛...“郑之许倒吸一口凉气,胃里一阵翻腾。她曾见过各种惨死的鬼魂,但这样残忍的死法还是令她毛骨悚然。

“你的尸身...现在何处?“

“坊主怕事情败露,连夜将我埋在城外乱葬岗,对外说我回乡探亲去了。“阿芷的鬼魂飘到一架绣绷前,指着上面未完成的百鸟朝凤图,“这就是我死前绣的...他们甚至没让我绣完...“

郑之许走近那绣绷,只见精美的绣品上,凤凰的眼睛处有一小块暗红污渍,想必是阿芷的血。

楼下传来脚步声,郑之许急忙躲到帘子后面。一个身着锦缎的中年男子走上楼来,身后跟着两个小厮。

“这批货必须在下月初五前完成!“男子厉声道,“知府大人点名要的,耽误了你们担待得起吗?“

郑之许猜这定是坊主无疑。她悄悄观察着,发现坊主右手小指上戴着一枚不合手指大小的金戒指,上面镶着颗绿豆大小的红宝石——那宝石颜色暗沉,像是浸过血。

坊主走到阿芷生前那架绣绷前,皱眉看着未完成的绣品:“这破东西怎么还在这儿?赶紧扔了!晦气!“

一个小厮上前要搬走绣绷,就在这时,绣坊的窗户突然“砰“地一声自行关上,屋内的烛火齐齐熄灭。坊主惊叫一声,郑之许看见阿芷的鬼魂正愤怒地飘在他身后,长发无风自动。

“有鬼!有鬼啊!“坊主吓得跌坐在地,金戒指从手指上脱落,滚到郑之许藏身的帘子附近。

郑之许趁机捡起戒指藏入袖中,趁乱溜下楼去。她心跳如鼓,直到跑出绣坊很远才停下喘气。

雨已经停了,夕阳从云层中透出些许光芒。郑之许摊开手掌,那枚金戒指在余晖中泛着诡异的光泽。她总觉得这戒指有些古怪,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还是得找谢大人商量...“她自语道,转身向县衙方向走去。

县衙书房里,谢平廷正在翻阅一摞旧案卷。见郑之许匆匆进来,他放下手中的笔:“郑姑娘,何事如此着急?“

郑之许将绣坊所见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谢平廷,包括阿芷的惨死和坊主的可疑行为。说到那枚金戒指时,谢平廷突然站起身。

“红宝石金戒指?“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名册快速翻找,“三个月前,有个叫刘二的乞丐报案,说他妹妹在锦绣坊做工后失踪...当时负责的衙役没当回事...“

他翻到一页指给郑之许看:“刘二描述他妹妹时,特意提到她右手小指有颗红痣。而你说那坊主的戒指...“

“就戴在右手小指上!“郑之许恍然大悟,“难道他是为了掩盖什么?“

谢平廷眉头紧锁:“我需要查证一下。郑姑娘,能否请你...再与那位阿芷姑娘沟通,问清她葬在何处?开棺验尸是最直接的证据。“

郑之许点头答应,正要离开,谢平廷却叫住她:“等等。“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古籍,“我最近查阅了一些关于'阴阳眼'的记载。据《幽明录》所述,有此能力者多是心地纯净之人...“

郑之许愣住了,心头涌上一股暖流,谢平廷竟然专门去查这些,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她。

“谢大人,您...相信这些?“

谢平廷将书放回抽屉:“我相信你。至于其他...我保持开放态度。“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让郑之许的眼眶微微发热。从小到大,除了母亲,没人真正相信过她。而现在,这个一向理性的县令大人,竟愿意为她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离开县衙时,天色已晚。郑之许刚走到家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我绝不允许她再去见那个县令!“是父亲暴怒的声音,“整日装神弄鬼还不够,现在居然招惹上官府了!“

“老爷,之许她只是...“母亲试图劝解。“只是什么?你还要纵容她到什么时候?街坊邻居都在说闲话,说我们郑家出了个疯女儿!“父亲的声音越来越高,“我已经请了青云观的玄真道长,明日就来给她驱邪!“

郑之许站在门外,手脚冰凉。驱邪?父亲竟把她当成了中邪之人?

她轻轻推开门,屋内的争吵戛然而止。父亲转过头来,脸色铁青:“你都听见了?也好。明日道长来了,你给我老老实实配合!“

“爹,我没中邪。“郑之许声音发抖,“我只是...能看见一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胡说八道!“父亲一掌拍在桌上,“你娘从小给你讲那些神神鬼鬼的故事,把你害成这样!从今往后,你不准再见那个谢县令,不准再提什么鬼魂!“

郑之许咬紧嘴唇不让眼泪掉下来。母亲在一旁悄悄抹泪,却不敢违抗丈夫。

那晚,郑之许辗转难眠。窗外月光如水,她忽然看见阿芷的鬼魂飘在院中枣树下,正向她招手。郑之许悄悄起身,溜到院中。“郑姑娘,我带你去看我的埋骨之处。“阿芷的声音比白天清晰了些,“就在城西乱葬岗的东南角,有棵歪脖子老槐树...““我会告诉谢大人。“郑之许承诺道,“他一定会还你公道。“阿芷的鬼魂却摇摇头:“不止我一人...锦绣坊这些年'病逝'的绣娘,至少有五个...“郑之许倒吸一口凉气:“五个?“

“坊主专挑无亲无故的外乡女子下手。“阿芷的眼中流下血泪,“我们日夜赶工,稍有懈怠就挨打挨饿...死了就往乱葬岗一扔,对外说回老家去了...“郑之许又惊又怒,正想细问,忽然听见屋内传来脚步声。阿芷的鬼魂瞬间消散,郑之许回头,看见父亲站在门口,脸色阴沉得可怕。

“三更半夜,你在跟谁说话?“父亲的声音冷得像冰。

郑之许知道辩解无用,干脆沉默。父亲大步走来,一把抓住她的手腕:“明日道长来了,你若还敢这样,我就把你关进祠堂!“

次日清晨,郑之许还没起床,就听见前院传来喧哗声。她推开窗一看,只见一个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老者正在院中设坛,父亲恭敬地站在一旁。

“玄真道长,小女就拜托您了。“父亲的声音充满期待。郑之许心头一紧。她必须尽快把阿芷的事告诉谢平廷,可眼下如何脱身?正在焦急时,院门被敲响。管家开门后惊讶地行礼:“县...县令大人!“

谢平廷一身官服走进院子,身后跟着两名衙役。郑老爷慌忙迎上去:“大人光临寒舍,有何贵干?“

谢平廷环视一周,目光在道坛上停留片刻,然后平静地说:“郑老爷,本官是为查案而来,需要令爱协助。““查案?“郑老爷脸色变了,“大人,小女她...“

“上月周家冥婚一案,多亏郑姑娘协助才得以破获。“谢平廷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威严,“今日锦绣坊涉及一桩命案,仍需郑姑娘帮忙。“

玄真道长眯起眼睛:“大人,此女阴气缠身,恐有不妥...““道长此言差矣。“谢平廷淡然道,“郑姑娘心地澄明,何来阴气之说?倒是本官听闻,有些道士装神弄鬼,骗取钱财...“道长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不敢再多言。郑老爷见状,只得勉强同意让郑之许随谢平廷离开。

一出门,郑之许就急切地说:“谢大人,阿芷告诉我,锦绣坊这些年至少害死了五个绣娘!“谢平廷点点头:“我今早查阅了锦绣坊的雇工记录,近三年有七名绣娘登记在册后下落不明,坊主的解释都是'回乡'。更可疑的是...“他压低声音,“这些绣娘都有一手绝活,绣品能卖出天价。““所以坊主是利用她们的手艺赚钱,然后...“郑之许说不下去了。

“我已派人去乱葬岗寻找阿芷姑娘的尸身。“谢平廷说,“若验尸结果如她所说,就能定坊主的罪。“

然而,当他们带人挖开阿芷所说的位置时,棺材里却空空如也。

“怎么会...“郑之许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阿芷明明说...“

谢平廷沉思片刻,突然问:“郑姑娘,你说坊主有枚红宝石戒指?“

“对,昨天掉落后被我捡到了。“郑之许从袖中取出戒指递给他。

谢平廷仔细检查后,脸色变得异常凝重:“这不是普通红宝石...是血玉。“

“血玉?“

“一种邪门的玉石,据说用处女之血浸泡后会变得更红润。“谢平廷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有些迷信之人认为佩戴它能带来财运...“

郑之许突然明白了阿芷指尖为何会不断滴血,她的血被制成了这枚戒指!

就在这时,一个衙役匆匆跑来:“大人!我们在乱葬岗另一侧挖到了五具尸骨,都是年轻女子,指骨均有损伤!“

谢平廷立即下令查封锦绣坊,逮捕坊主。在确凿证据面前,坊主终于招认:他为讨好权贵获取高价订单,强迫绣娘们日夜赶工;为掩盖死亡事件,他将死者埋在乱葬岗;更残忍的是,他听信邪术,用死去绣娘的血“养玉“...

案子告破那天,郑之许站在县衙后院,看见阿芷和另外四个绣娘鬼魂向她行礼致谢,然后渐渐变得透明,最终消散在阳光下。

“她们安息了。“谢平廷走到她身旁,虽然看不见鬼魂,但他似乎能感受到什么。郑之许点点头,忽然问:“谢大人,您为什么相信我?明明那么多人都...“

谢平廷望着远处的梧桐树:“我父亲生前是刑部官员,常说他办案多年,最大的感悟就是世间有许多事超出常人理解。“他转向郑之许,“我相信你的眼睛,就像相信自己的判断一样。“

这句话让郑之许心头一热。她正想说什么,忽然听见前院传来嘈杂声。一个衙役慌张地跑来:“大人!郑老爷带着一群人闯进衙门,说要...说要带走郑姑娘去驱邪!“